2023/10/18

AI山林搜救建奇功 初創發光發熱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AI山林搜救建奇功 初創發光發熱

男拔學生曾憲哲在失蹤1周並經歷了9號風球和黑色暴雨後,終被尋回安然無恙,大家都不禁鬆一口氣。消防處運用創新科技成功搜尋失蹤者,再一次示範人機協作大幅提升效率,令人振奮之餘,也啟發我們思考香港在創科的應用,以及如何促進初創的發展和未來的路向。

今次搜救成功的其中一個關鍵,是消防處運用地理資訊和人工智能(AI),迅速分析過萬張無人機拍攝的相片,收窄搜救範圍,增加尋獲失蹤者的機會。

要在10平方公里、茂密樹林下,找尋身上沒有手機的失蹤者,方法是既要分析最新的地理資訊,這需要結合顯示基本山形地勢的靜態電子地圖,以及透過無人機拍攝過萬張相片建構的季節性地圖,縮窄搜救範圍;然後以AI深度學習模型,在如樹蔭下一些肉眼較易遺漏的地方識別行山失蹤者。AI能大幅節省圖像識別工作時間達75%,由以往以肉眼分析需時8小時,大大縮減至2小時。

初創蓬勃 需公私營給予機會

今次搜救工作背後使用的AI分析系統,正是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校友李卓霖和陳詠禧成立的初創企業LifeSparrow所研發的軟件。兩名現年25歲的年輕人於2020年創業,他們坦言畢業時適逢新冠疫情,投身航空業機會渺茫,其間發現在行山途中受傷或失蹤的個案增多,兩人決定發揮自己所學幫助別人,被消防處採納並因緣際會登上新聞頭條。

投資推廣署的2022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顯示,香港初創公司的數量創歷史新高,共3,985家初創和僱員人數達14,932人,比2018年分別增加了52%和56%。

這除了有賴多個由公帑資助初創的資金策動外,政府身為最大的客戶,在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提高評審標書時技術因素所佔的比重,讓具創新建議的標書有更大機會中標」應記一功。

根據去年立法會文件,自2019年4月實施起,政府各採購部門把評分制度內的技術評分比重,由以往的30%至40%,上調至50%至70%,而且若干的分數用於評審創新建議,包括與應用科技、環保及社會關愛等相關的創新建議。重要的是,價格比重下調至30%至50%,自此超過70%的採購由技術評分最高的投標者中標,並非取決於「價低者得」。

截至2022年5月底,當局已資助121個由32個部門及辦公室提出的科技項目,撥款總額約5.6億元,雖然比起政府總開支的8,104億(2022/23年度),這只佔0.06%,堪稱九牛一毛,但總算是個開始。希望政府可以擴大採用創新科技,同時鼓勵及促成更多公私營協作,協助更多初創企業的自家發明技術及產品獲得更廣泛的使用。

創新項目零散 宜增協同效應

除了消防處,不同政府部門也逐漸使用創新產品及服務,例如土木工程拓展署運用無人機配合AI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的檢測效率;屋宇署採用AI、機器學習及三維掃描等技術以自動識別破損招牌,加強執法效率。不過這些看來都是零散的項目,缺乏協同效應。

如果有一個整全概念集中供初創施展創新科技,解決現實難題,肯定可以幫助香港打穩國際創科中心的根基。

其實年前的「起動九龍東」正是以展示智慧城市對社會所產生的效益為概念。該計劃以九龍東作為香港研究發展智慧城市的試點,展示智慧城市的創新方案,尤其在「出行」方面可以如何提高生活質素和有助香港發展。

試點研究早於2019年底完成,但未及在社會引發討論便遇上新冠疫情,令人無奈。我建議政府不要就此束之高閣,而是應該再檢視成效,並考慮廣泛實行當中建議的可行措施於新區域發展中。這樣既可為初創提供更多機會,也有利將來把智慧城市方案出口外地。

港AI創造力遜 惟改良應用卓越

今年9月,英國顧問公司發表了AI經濟影響指數(AI Economic Impact Index),評核AI在幾十個經濟體促進經濟發展的潛力。指數首3位依次是美國、新加坡、英國,而香港也位列第10名,台灣則排14名,中國第18位。該研究報告指,香港在創造(innovation)上不太突出,但在科技改良應用(adaptation)方面卻表現卓越,這次消防處應用的AI技術正是一例。

我們對此有沒有甚麼啟發?雖然過往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國際認受性強,在科技落地、轉化及應用方面,往後是否可以進一步加強和鼓勵更多初創參與?

最後,我個人特別為初創LifeSparrow今次成功協助消防處搜救事件感到欣喜,因為這正應驗了我在兩年前出版的拙作《智慧城市4.0》,指在後新冠時代,以初創企業為引擎,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平台,運用龐大的數據,既協助偵測病毒傳播風險、促進都市規劃,又提升城市的韌性。同時,這間公司去年已被選拔為我公司初創支援計劃(Esri Startup Program)的一員,可免費享用GIS軟件和接受培訓,故此對於他們今次的成功,我實在與有榮焉。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