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母愛的代價
早前《信報》刊登了智庫MWYO關於本港年輕單親人士就業情況的文章,指這些沒有與配偶同住的年輕人(18至34歲)雖然近四成具有專上學歷,但大多只從事兼職工作,其中持有學位學歷的13%(對比整體青年的6.2%)每周工時在17小時及以下,無法享用連續性僱傭合約的法定福利,例如有薪年假、醫療津貼等。文章指單親青年投入職場的障礙之一是「無法兼顧工作和照顧子女」。
雖然文章沒有列出「單親青年」男女比例,但可以斷言當中以女性佔絕大多數,這是所謂的「育兒懲罰」(Child Penalty)。
早前,3位來自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者,分析了佔全球人口95%的134個國家數據,把母親和父親的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與無子女者比較,發現幾乎每個國家的母親在生育後都減少外出工作,事業發展也因育兒而延遲、錯過晉升或其他就業機會,結果限制了女性的終生收入。這種情況就被界定為「母親的懲罰」(Motherhood Penalty)。
分析指出,全世界25至54歲之間的人口中,有工作的男性為95%,同齡女性則僅52%。為人父母是個分水嶺:男性和女性在此之前收入相若,惟在之後收入就明顯而持續地分化,這在富裕經濟體尤甚。「母親的懲罰」是指女性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的10年內就業率顯著下降,24%婦女在首年就離職;5年後仍有17%人缺席勞動力市場,10年後數字為15%。
有網民留言稱,育兒是很棒的工作,如果不會令生活更貧困,「在我的國家比利時,婦女貧困的風險高3倍,而母親身份令風險加劇。」聯合國機構國際勞工組織估計,2018年全球有6億名處於工作年齡的女性因照顧家庭而無法就業,男性有相同問題的只有4100萬。
要緩減「母親的懲罰」,託兒服務是關鍵。《信報》有獨立研究員比較台灣和香港的社區保母服務。根據政府資料,社區保母是「本着鄰里互助的精神,以義工身份幫助照顧幼兒」。文章作者發現,從培訓、託兒環境、監管和費用等各方面,香港都遠遠落後。例如台灣單單保母資歷,就最少需要修畢126小時課程(香港倡議加強培訓也只是14小時);當地更因政府資助,每月收費約為千多元,僅香港的三成。
香港不少家庭未能負擔聘請外傭,故此要令女性尤其單親青年重投職場,改善生活,當局在託兒、彈性工作等就業配套政策,實在有待加強。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