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智慧城市成DSE試題 有何啟示?
近日的中學文憑試試題爭議可謂帶來滿城風雨,但今年的文憑試通識科卷二考試,以智慧城市發展為題,卻令我感到非常振奮。為甚麼?因為能成為試題,表示「智慧城市」在香港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
智慧城市是甚麼?雖然定義人言人殊,但大體不離以改善城市日益嚴重的居住、就業、環境、人口老化等問題為目標,透過資訊科技達到更大而且可持續的效益。
城市人口飈 可持續社會怎建立
與此同時,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近七成人口會居住在城市,比今天的五成半多,鄉郊居民遷入都市的趨勢以亞洲及非洲為主;加上全球人口增長,估計屆時都會人口比今天增加25億,這是為甚麼智慧城市成為眾多先進和發展中地區不約而同要探討的迫切議題。
說回今次的文憑試試題。它以美國運輸部2017年的「智慧城市挑戰賽」得獎作品,以及印度環保分子質疑智慧城市只令富裕階層受惠的例子,問及智慧城市發展對能源使用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更可持續的社會。
丹麥垃圾焚化爐 成人工滑雪場
舉目所見,在能源可持續方面的例子多不勝數,譬如無人駕駛汽車,美國能源部估計可節省燃油達九成;歐洲多國則廣建單車徑,積極推動單車出行,從源頭減少碳排放。
而丹麥在可持續性上更是進取,首府哥本哈根訂定在2025年達到零碳排放,到時全市75%出行都會以單車、步行或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它更是化廢為能的表表者,哥本哈根著名的垃圾焚化爐亞瑪杰資源中心(簡稱Arc),可說集享樂主義與可持續發展於一身。當大家聞焚化爐色變,這座落成三年的建築只距市政廳廣場五公里(大約如中環至北角的距離),它既是人工滑雪場,也有戶外攀爬牆和跑步徑。而焚化爐為全市16萬戶家庭提供暖氣和五萬家庭電力,發電效率比舊式的多一倍,二氧化硫排放則減少99.5%。
不過,即使多尖端的科技,如果沒有市民的認同和參與也難以實現。例如丹麥這個焚火爐之所以有這樣高的能源效益,嚴格的垃圾分類是重要因素。
香港呢?除了我們未實施垃圾分類外,目前香港的家居固體廢物是全球最濕漉漉的,超過七成是帶汁液的食物渣滓,比日韓的五成和歐洲的三成為高,所以本港燃燒垃圾轉化成能源的效率不高。
智慧城市大前提 全民參與受惠
因此,說到底,智慧城市發展的大前提,是必須全民參與,透過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否則難以達到全民受惠的終極目標。
繼2017年的首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後,政府計劃推出新一份《藍圖2.0》。四年前創辦的民間組織智慧城市聯盟(SCC),目的正是要滙聚業界人士向政府提供專業意見,推動本地智慧城市的發展。故此,近日我們聯同香港總商會及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就香港智慧城市的未來發展向會員、行業專家及學者諮詢意見,並舉行集思會。經過多月的諮詢工作,已完成建議書並向創科局提交。
建議書涵蓋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等六大範疇,其中有多項貼近民生議題的實用措施,例如智慧方案應對人口老化和建築物陳舊的「雙老化」局面、以資訊科技改善公廁管理、使用傳感器分析空氣污染以尋找有效解決方案、加強數碼基建來提升尤其中小企的競爭力、把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出口到外地等等。
冀通識科納專題 學生探究實踐
有沒有更具創意的智慧方案?肯定有,不過,智慧城市不能一蹴即就,這就是為甚麼我對今次中學文憑試以智慧城市為題這樣興奮,因為這反映民間對智慧城市概念的認知已邁進一大步。下一步,我更期望通識科能將智慧城市納入重點學習單元和獨立專題探究,讓學生更多關注、思考和實踐,以便共同攜手推動更具創意和更貼地的智慧城市發展。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