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地理系統融入AI 智慧城市創新貌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地理系統融入AI 智慧城市創新貌

如何增強香港經濟的發展動能是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的主題,對此我有幾點建議,其中地理資訊、人工智能(AI)和本地初創企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聯合運作平台拓低空經濟:

去年的《施政報告》指出要與大灣區城市制定應急救援行動方案,提升區內聯合應急能力,而建設距地平面1,000米以內的低空飛行超級公路,可大大提升救援的效率。

涵蓋飛行的士、物流配送、大廈外牆清洗甚至樹木保育及護理等的低空經濟,潛質優厚;但如何在高密度飛行下也可提高安全和效率並減少成本是關鍵。

要成功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既要滿足監管機構對保障基本安全問題的要求,同時又要協助企業減輕負擔,令有限的地面、空域、頻譜資源可以共享,降低產業門檻,這需要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以三維(3D)電子地圖為核心的「聯合運作平台」(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COP),透過數據驅動來提升管理、資源、業務、營運等多方面的協作,確保各部門和企業之間透過以單一資訊來源(SSOT)建立的平台作互動,讓決策者和工作人員同時掌握一致資訊,有助溝通及尋求共識,提升工作效率。

而支撑COP的背後,是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的應用。

培育地理空間人才 拓智慧城市

二、培育地理空間人才:

在2021年啟用的地理空間實驗室(GeoLab),通過教育、體驗和實踐提升公眾對空間數據的興趣,共同探索其中的價值和應用,目標是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今天,從低空經濟、自動駕駛到元宇宙,這些新經濟引擎無不與地理空間數據有關。故此發展局應該盡速檢討GeoLab在過去3年的成效,並考慮擴展規模,以培育更多地理空間人才。

同時,地理空間數據應用近年已與AI融合,應用於社會各層面。例如於2022年獲得Esri青年學人大獎團體組別冠軍的香港中文大學同學,其得獎傑作就結合AI演算法及GIS為新界棕地發展物流業提出不同方案,從而有助分析北部都會區物流業長遠發展的規劃。嶺南大學的研究團隊就以地理空間人工智能(GeoAI)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政府的開放數據和天文台實時及預報氣象數據,生成「蚊患風險指數」及「蚊患風險地圖」,預測香港各區未來3日的蚊患風險指數,是本港首創的預報系統,為公共衞生帶來裨益。

地理空間數據的應用潛力極大,可說是現代城市規劃和施政必備的工具。因此我建議當局設立更多GeoLab教授和推廣這些新科技,擴大受益群組,包括公務員(在政府內部開辦課程並舉辦比賽,鼓勵於工作中應用)、教師和學生(納入中小學STEAM教育)中推廣,也為初創提供培訓,以釋放潛能,滿足未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借助AI科技 應用國際法律仲裁

三、法律科技需求龐大:

全球網購流行,消費者和商戶的糾紛也隨之增加,對便捷又廉宜的解決途徑需求因而顯著上升。同時,科技在法律領域的應用日趨普遍,香港如何把握機會,奠定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根據新加坡國際爭議解決學院(SIDRA)的調查結果顯示,使用國際仲裁的用戶中,支持透過網上平台的,在2020年不及一半(47%),兩年後已大幅上升至接近九成。最渴求這些服務的,相信是資源短缺的中小微企業。而與香港商貿密切的東盟成員國中,估計中小微企多達7,000萬家,佔東盟企業總數的97%以上,因此預期未來對處理跨境爭議的網上仲裁及爭議解決服務需求非常殷切。

香港要在東盟和大灣區的這個範疇建立領先地位,必需要借助AI這些先進科技,然而預料當中會遇上不少挑戰。

這包括AI需要大量資料訓練,充實和適時的法律資料庫不可或缺;同時,不同國家及地區有各自的法制和規則,案件理解往往需要依賴專業人員的解讀,不似會計、醫學般有統一的標準和明確的事實根據,容易令人對客觀性存疑。此外,AI算式一向是「黑箱作業」,答案往往難以解釋,可能令人抗拒其生成的判決或法律意見。

如何克服這些挑戰?我建議政府在大學增撥資源從事研究,並鼓勵業界參與。這樣,香港才有望擔當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的「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角色。

政府宜帶頭採用 港產技術初創

四、更多採用本地初創:

政府近年致力鼓勵研發和栽培初創,如何把他們變成香港未來的經濟動力?我認為要訣之一是政府要帶頭優先採用港產新興技術,尤其是來自本地大學及得到國際認可的初創公司。

例如提供零耗能、無電製冷產品的創冷科技(i2Cool),在深水埗一幢樓齡50多年、劏房眾多的樓宇天台塗上白色冷油漆(iPaint)後,據報室內溫度下降了3至8度,為居民每月節省約四成電費開支,可見這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初創所提供的科技解決方案相當有效。

而香港大學畢業生組成的高迪飛(Kodifly),透過自家開發的SpatialSense三維空間感知核心技術,結合激光雷達(LiDAR)技術,利用AI和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能測鐵路沿綫、機場、高速公路、建築地盤等是否有塌樹、動物或閒雜人等闖入事故。

還有去年理工大學畢業生的初創LifeSparrow,運用AI軟件協助消防處迅速分析逾千張航拍照,找到失聯的男學生,把原需8小時的肉眼分析工作縮短至兩小時內完成,以科技提升效率的作用立竿見影,3個年僅25歲的創辦人更入選福布斯2024年亞洲區「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Forbes 30 Under 30),可見團隊的成就同時受到國際認可和關注。

目前香港的經濟未許樂觀,因此更需政府以大膽進取的思維,採用如GIS和AI等先進科技,既為本地找到發展動能,也可提升效率、應對極端天氣,如此香港才可成就另一個傳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