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創新科技 (廿九):以科技發掘旅遊資源
政府現正探討如何善用長沙、石壁、水口及貝澳4個南大嶼區域的天然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成「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發展為香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要發展成為著名的旅遊點,便需要有其獨特性。觀乎政府的建議,包括引入登山吊椅、索道、繩索歷奇等設施,以及滑水及風帆等水上活動,構思不錯,卻欠缺創意和獨特性,其他地方早已有類似設施或度假區,要令海外旅客特意前來則未必具吸引力。
那麼,大嶼山一帶有甚麼獨特性?想必然是中華白海豚。牠獨特的粉紅色外表和友善的特性令人喜愛,但目前生存受到威脅,包括棲息地減少、魚類消耗、繁忙的海上交通等。根據漁護署去年底發表2022-23年度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在大嶼山西南、西、西北及東北四個調查區域,中華白海豚數量由2017年的47隻,到2022年減至只有34隻。
其實,要尋找獨特的旅遊資源,科技便成為好幫手。港大與漁農署合作並即將在本年度推出的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BGIS),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核心,儲存香港生物多樣性的基綫資料,數據庫完成後會公開與市民瀏覽。該數據庫更方便我們了解南大嶼這生態寶藏,希望有關方面可從中找到更多靈感,促進保育旅遊的商機。
除有助發掘旅遊資源外,GIS還有助日後的保育營運,例如防治蚊蟲鼠患、野草蔓延等,以觀賞小企鵝聞名的澳洲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自然公園為例,當地所有關鍵監測程式都會把資訊轉換成空間數據,並以GIS加強對園區管理。
我相信當局如善用地理資訊系統,不但可發掘生態寶藏,還能發揮地區的獨特性,讓保育和旅遊發展取得共贏。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