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倡重點培養「地理空間智慧和人機協作」等實力 - 《專資》會訊 第六十四期

網上版請按此




倡重點培養「地理空間智慧和人機協作」等實力

鄧淑明創會會員為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也是資訊科技界企業家,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她指,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可擔當國際樞紐角色,並寄語不要盲目依賴科技,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年青人要掌握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

鄧淑明創會會員表示,人工智能(AI)、無人機技術、自動駕駛到元宇宙等新經濟引擎無不與地理空間數據有關,地理空間智慧已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技能。地理空間數據是連結各方的工具,在現今社會日益重要,故她一直向本地年輕人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包括在2016年把GIS軟件免費提供給全港中小學生使用,又為本地大專學生舉辦年度「Esri青年學人大獎」,鼓勵他們以GIS解構自選題材並提出解決方案,更於2022年成立全港首間GIS學院(GIS Academy),致力培育和匯聚本地人才。

她亦提到,香港是大灣區中最國際化的地方,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可擔當國際樞紐角色,吸引全球頂尖科技企業、人才和資金。同時,為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將成為重要的科創基地,提供科研空間及產業鏈支援,進一步促進灣區城市協同合作,有助構建灣區智慧城市群。隨着國家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為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重大機遇。長遠而言,香港須培育應對未來需要的創科人才。除向學校發放全方位STEM學習津貼的恒常撥款外,應把編程和GIS納入常規課程,能增強學生的多元發展及解難能力,這些知識和技能既實用又切合未來創科發展,可為業界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鄧淑明創會會員亦鼓勵年青人好好裝備自己,才能展現所長,抓緊時機,而提升個人分析能力是生活之必要。地理空間智慧是通往未來的重要技能,年輕人應學懂地理資訊系統(GIS),此科技結合空間地理知識、統計、數學算式及模型,方便綜合文字、數據等不同格式的資訊。掌握運用數據的竅門也是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數據是推動智慧城市運作的基石,如何運用AI融合各種科技協助數據分析,從海量數據中發現問題癥結所在,然後抽絲剝繭,靈活地把難題逐一擊破,必須使用以單一資訊來源(SSOT)建立的平台作數據分析。

面對生活的各種轉變,年青人、在職人士或退休長者均要保持冷靜,不要盲目依賴AI解決任何疑難,要相信「人機協作」,掌握綜合科技的優勢,方能創立合適的綜合解決方案。她又建議跳出舊有思維框架,積極融合跨學科價值。隨着科技快速發展,必須學習不同的知識及技能,擴闊眼界和思維,在眾多科技中找到最佳組合元素,並按不同場景及需要作出人性化調整,才能創造出以人為本的獨特方案。

在瞬息萬變的年代,數據分析和地理資訊科技已成為解讀世界難題的重要工具。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年青人要掌握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其中以人為本的軟技能仍然重要,人機協作、數碼素養、終身學習、創造力、適應力等更是必需重點培養的實力。同時應保持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寄語年青人在追捧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時,也勿忘秉持批判式思維,不要盲目依賴科技,並期望年青人保持內心的一團火,勇往向前,力求進步。只要懷著謙卑的心,便能以智慧開創美好的人生。

鄧淑明創會會員提到,現今科技一日千里令潮流轉變迅速,要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容易迷失方向,尤其是經營初創企業的年輕人,面對環球經濟下行、市道欠佳的境況下,往往因為欠缺資金及市場需求問題而陷入困境,萌生退意。早前中國動畫電影《哪吒》的金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令其印象深刻,希望借此勉勵年青創業者忠於興趣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相信自己,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便有機會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