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智慧食物鏈
常識不斷被打破,例如有說將來我們的主要營養也許會來自海藻,事緣科學家發現「微藻類」(micro algae)是自然界的「超級食物」(superfood)。
傳統智慧說你的蜜糖,我的毒藥,以色列兩位研究員Eran Segal教授和Eran Elinav博士去年底發表的研究證實了傳統所說不差。這項關於個人化營養的研究,以一千人為樣本,測試對同一食物不同人的血糖反應。
志願者在測試的一星期中,在平常進食時每五分鐘便驗血一次,之後輔以關於日常起居如運動、睡眠習慣的問卷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對同一種食物,不同人的反應可以差天共地——有些人吃雪糕後血糖飆升,比米飯更甚,有些人則相反。事實上,有七成人的血糖對雪糕反應不大;也有素食者的血糖瀕臨患糖尿病邊緣,原來是番茄惹的禍......這似乎違反了常識。
常識不斷被打破,例如有說將來我們的主要營養也許會來自海藻,事緣科學家發現「微藻類」(micro algae)是自然界的「超級食物」(superfood)。藻類有兩大類:外型較大的海藻如煲糖水的海帶;另一種是微海藻,它們是單細胞,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糧。
微海藻營養豐富,比一般蔬菜的鈣質、蛋白質、鐵質、維他命、礦物質、纖維和抗氧化物要多;而且成本低廉,可如養魚般在水池繁殖。去年美國便推出了一款海藻食用油,它含有可降低「壞」膽固醇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高達九成,比橄欖油(74%)高,而且冒煙點高,聽說銷情不錯,令食用藻類的前景令人憧憬。
去年聯合國更新全球人口預測,指出人口會在2050年達九十多億,比2015年的73億增加了三成多。加上經濟改善國家的肉類消耗預期會倍增,如70年代中國人均肉類消耗每年只有14公斤,到近年飆升近4倍至52公斤;而印度的人口據預測會在2050年超越中國至16億,目前印度的人均耗肉量每年只有3公斤,它也可能步中國後塵,往後肉食量會大增......如何讓全球人類獲得溫飽成為頭號挑戰。
食用豬牛雞等禽畜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外,主要也為攝取蛋白質。可是,飼養禽畜對環境和能源造成嚴重的負荷——畜牧業佔去地球一半土地、三分之一水資源;排放了世界一半溫室氣體。於是大家紛紛提出多種蛋白質替代方案,例如上述的海藻。
植物中其實也滿含營養,植物蛋白質不含膽固醇和飽和脂肪,中國人早有豆類製品如豆腐、腐竹;不少人也以豆漿代替牛奶,不過近年豆類製品行情大不如前,主要是擔心基因改造和混有仿雌激素化合物的問題。
藜麥(quinoa)這種來自南美洲、有「印加黃金」之稱的食物,被稱許為「完美的食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稱它能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連美國太空總署也選它為太空人的最佳食品。藜麥低脂、低熱量、低糖、易「飽肚」,同時含有豐富蛋白質、纖維、10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鐵質及維他命B等,以及豐富的奧米加3。
去年便有美國新開的另類快餐店,專以藜麥餐單招徠,紅白兩色,有炒、烘,或者作饀料配合其他食材如蔬果芝士同吃......
美國有報章日前公布全球首十個最高智商的地方,香港學生以IQ平均107高踞全球榜首,比南韓和日本更厲害。因此香港年輕人的潛質真的非常優厚,大家請務必發揮想像力和創意,我們未來吃什麼就靠你們了!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