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潮推環保教育 由科技入手
當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保育漸漸成為一種重大社會責任時,教育就是通往可持續發展道路之重要樞紐。
我們身處於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政策不應再限於千篇一律的功課和考試,而是要主張全方位及多元化學習,透過富趣味性的學習和體驗,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電子學習就是打開創意之門的鎖匙。
新時代、新作風,談到環保或可持續發展教育,當然離不開使用網絡媒體。現時香港流行的網上環境保育教育或相關活動,大多是單一發放的資訊,又或提及「聯署」、「一人一信申訴」、「簽名行動」、「捐款」等活動,以積少成多的力量推廣相關信息。
然而,科技帶給我們的啟發可以更多。
網籌千萬 購入海灣
新西蘭於本年初有市民籌辦一項網上集資活動,吸引了3.9萬人籌集超過1,100萬港元向私人業主購入一個海灣的擁有權,然後轉送國家公園管理,成功避免該海灘遭受到物業開發所影響而被破壞。這項活動體現了眾籌及網民的巨大影響力,令人鼓舞。
另外,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能營造很好的教學體驗,它的普及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去年Facebook花23億美元買下虛擬實境開發公司Oculus VR之後,VR便成為科技界最熱門話題之一,其應用也日漸多元化,最廣為人知的是應用於電子遊戲,而熱潮也逐漸滲透至影視、旅遊、地產、零售、甚至醫療方面。
在香港的教學中,應用虛擬實境技術雖然看似很遙遠,但實際上是可以有效地善用它作為知識傳輸的工具。試想像學生可以使用VR技術在課室中看到全景影像的海洋污染、體驗北極熊受冰川融化的威脅、像紅毛猩猩一樣置身於消失的熱帶雨林中,那模擬技術帶來如臨實景的感受是多麼震撼人心和具啟發性!
虛擬實境眼鏡 體驗海嘯
日本愛知工科大學於今年3月就推出一項海嘯模擬體驗,將洪水氾濫的現場呈現到虛擬眼鏡使用者的面前,讓沒有經歷過海嘯的人都可親歷其境,了解到海嘯的強烈破壞力和遇上突發事故可執行的預防措施,以減少傷亡人數。
說到VR,不得不提的是擴增實境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一種虛擬資訊擴增到現實空間中的技術。其實早於三年前,坊間已有機構嘗試使用AR技術在教學上,在戶外的活動中利用iPad及AR技術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務農的相關知識,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本會於今年也推出了一項充分結合了資訊科技與環保教育的項目——「妙法花木」,可帶領讀者欣賞各種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地理分布和探索植物於花園內的所在位置。
「這些問題最終會由你們解決」,這是微軟創辦人蓋茨在早前的公開信《我們希望擁有的超能力》中,就地球資源和能源的問題寄語中學生的說話。
筆者也衷心希望都市人,尤其是年輕人,可以積極關注環保議題,因為我們都在共享這個「地球村」的資源,共同積極創造更多科技結合環保的可能,充分利用創新科技為人類帶來繁榮。
鄧淑明博士
環護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