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人樹共融
自從多年前政府大力推廣綠化,在市區有系統地廣植了超過2萬多棵樹木和500萬叢灌木,當中更不乏色彩多姿的品種,綠油油的樹木加上嬌艷的花卉,為整個城巿注入不少生命力。而且,樹木更遍布不同角落,不局限於巿區公園、屋邨及行人路上,還見於馬路中央、建築物外牆及大小商場裏,差不多形成「舉頭可見」的效果。
樹木實在是地球上珍貴的資源,它為人類提供清新空氣、水源、燃料、纖維以至生活靈感。根據環保團體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資料,一棵樹木所產生的氧氣足夠供給4個人一天所需; 一棵樹每年可吸收22公斤碳;而水果及堅果等數以百計的食品都是來自樹木。雪糕、香口膠和多種不同食物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也來自樹木。每年每人所用的木材及紙製品數量,相等於一棵高30米、直徑46厘米的樹木。同時,樹木更可以對抗洪水,即使是幼嫩的小樹也能阻擋1.25厘米雨量所造成的230公升雨洪;一棵成熟的樹,更可以每年抵銷15萬公升的雨水,這對像香港這種路面不能吸收雨水的熱帶城市來說尤其重要。所以懂得與植物相處之道,達致人樹共融,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從小我們便被教導樹木的重要性,並要好好保護樹木。例如不要亂摘花朵果實,以免樹木因為折口受損而影響生長;也不要在樹旁燒烤及燃燒冥鏹,避免樹木被煙燻而缺氧,又或是不慎遺留火種,樹木因易燃而成災害。
植物保育教育不足
然而,傳媒不時報道人們傷害樹木的事件。前陣子便有露營人士被突起的樹根絆倒,憤而斬樹;又有行山客以幼樹作為支撐,拉筋熱身,樹木被拉扯呈弧形狀態,令人不忍卒睹;還有一堆含羞草群因「誤傷」觸碰它們的小孩,而被判移植他處並以圍欄相隔。這種種事例告訴我們,現時的植物保育教育還不足夠。
要懂得與植物相處之道,便需對它增加認識。樹木各有特性,不單要多認知它們的結構及形態,還要掌握它們的生態規律,便能善待它們,讓它們健康成長,更可避免重蹈誤把沉香當細葉榕的事故,以及7棵新種的秋楓無法適應環境而大量落葉的情況。
為了鼓勵大家尤其年輕人多親近大自然,環護教育基金會將推出一個名為「樹e護計劃」,希望以朋輩互動的學習平台,讓學生透過樹木考察,去認識及關注四周樹木,學會珍惜及保護它們。我深信只要大眾能夠加深對樹木的認識,自然明白善待樹木的道理,這樣才是與植物最佳的相處之道。
鄧淑明博士
環護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