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重用I. T. 拓展經濟 鄧淑明談十年起伏後的期望
十年前的網上世界,只是一些人的園地;今日的網上世界,幾乎是大眾樂園,可見I.T.的威力無窮。I.T.(資訊科技)現已是每個經濟體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可說是某個經濟體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香港走在時代的前端,互聯網、I.T.、數碼化等科技的應用,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如能更為重用,經濟將有更大拓展空間。
鄧淑明本著“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服務祖國”思想來獻力業界和青年事務。
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推動資訊科技普及化,縮窄數碼隔膜,並提升香港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及正確使用。該會現任會長鄧淑明博士是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和行政總裁,她是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先驅。從事I.T.業多年的她,對該行業的變遷瞭如指掌,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之際,請她為大家細說歷程。
I.T.離不開硬生生的數字和系統,但應用得好,又不能沒有柔性的一面。坐在記者面前的鄧淑明博士既有I.T.專才硬朗的一面,也有女性溫婉的另一面。鄧博士接受訪問當天,天正下大雨。雨天總給人納悶的感覺,但鄧博士的說話明快,令人精神振奮。
科網泡沫爆破 錯過發展良機
資訊科技和互聯網的出現和興起,帶動全球的科技革新,同時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十年前的香港,I.T.業界已提倡引用I.T.來改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不過,鄧淑明指出,受沙士肆虐後,經濟低迷,大眾意識到香港經濟不可只靠炒賣,要建立發展根基,鼓吹科技研發和人才培訓;近幾年,樓市好轉,大家好像已忘記了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這令I.T.界頗失望。
1999年全球科網發展蓬勃,香港也不例外,科網成為社會焦點。鄧淑明表示,當年很多網絡平台如Yahoo,Sina及NetEase也在這個趨勢崛起,國際市場上有很多成功例子,很多國家乘此勢發展市場。在香港,當局當時沒有定下長遠計劃發展互聯網市場,因此至今我們仍未能在港找到成功的例子,香港沒有商界強人強於I.T.或網絡市場。“網絡事業以用家基數越大越有優勢,香港在這方面相比較海外遜色。早些年香港人對內地市場認識不深,縱然能夠集資乘勢發展,也不大考慮到內地投資,因此在發展網絡市場方面因錯過而吃虧了。”她回顧時續說:“2002年科網泡沫爆破,世界經濟受到影響,全球的網絡事業也受到打擊,香港的科網業也因此而下滑。不過,國際網絡的發展在科網泡沫爆破後很快復甦過來,這是由於強大的科技發展基礎及鼓勵研發。卻在2003年沙士肆虐後經濟持續低迷,香港沒有把握時機在科網業低點上再起,香港科網業雪上加霜,難以反彈過來。”
由“科技驅動”轉為“商業驅動”
經過數年的經濟低迷,2005年香港的經濟復甦,鄧淑明說I.T.行業漸露曙光,業界增加投放資源,擴充企業或引入新科技;在政府層面上,特區政府也推行發展香港成為數碼城市的方案,如Wi-fi的推動。
“十年前I.T.業界對I.T.的應用是‘technology driven’(科技驅動),現在是‘business driven’(商業驅動)。‘technology driven’的年代,有新產品便會嘗試,探索適合自己的一套,用戶多數是大型企業。現在是‘business driven’的時候,以商業價值為本,選擇合適的科技應用方案來適應商業需要。時至今日,資訊科技成為香港重點業務之一,物流、醫療、金融、旅遊等業也離不開I.T.的應用。”鄧淑明表示,人們日常生活與I.T.息息相關,I.T.為我們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提高生活質素和效率,如流動電話、八達通、e-banking(銀行網上理財)、ebay的電子交易、政府的“e”道、牌照登記、電子報稅等等多不勝數的成功例子。
鄧淑明表示,互聯網的普及和I.T.的應用,為商業發展帶來新天地,也為市場策略帶來重大的革新;同時,有助提高社會的知識水平,也為香港知識型經濟發展路上擔當重要的角色。
乘國家強勢 香港揚帆去
香港聯網專業協會經常舉辦促進業界發展的活動。圖為鄧淑明博士致送紀念品予電訊盈科集團主席李澤楷先生。
香港經濟漸漸好轉,金融業市場發展蓬勃,新的企業及創意事業相繼發展。鄧淑明認為,香港必須加強資訊科技發展的基礎,並充份利用電子科技配合社會及經濟發展。香港現在在電訊、數碼娛樂、I.T.業服務方面在亞洲市場佔有優勢,她認為業界應鼓勵新一代在這方面發展。早些年科網泡沫爆破後,社會仍對這行業存疑,入讀和入行I.T.的人比前少,如果特首能在公開場合說一句I.T.業有前途,相信對鼓勵年青人投身I.T.業會有刺激作用。她提議政府和業界聯手支持創業精神,為香港具有創意的人才製造機會,讓他們探索及接觸市場,拓展I.T.業。
鄧淑明又認為,香港應利用與中國的緊密關係,加強合作,並以中國龐大的市場來解決香港發展互聯網所面對的基數問題。在發展市場方面,她指出I.T.業界必須放眼遠方,不能只像目前般著眼於香港本土及南中國的市場,而應面向全中國及國際市場,如近年新興市場商機不少,香港業界應多向外探求,互聯網專業協會每年也組團到中國富有潛力的省市考察,也曾舉辦交流團到中東。
I.T.業的發展與科研的關係密不可分,特區政府用於科研的支出少於其他先進國家和地區。據鄧淑明所了解,台灣和新加坡政府用I.T.的科研經費佔GDP的2%以上,中國政府也計劃在2010年達2%,而香港只不過是0.7%,相距甚遠。“最近,從曾特首口中得知‘三司十一局’將改組為‘三司十二局’,但工商科技局將改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原來的‘科技’不知歸到哪個局去,這點實在令他們業界失望,相信政府這個轉變會對業界有負面影響。我希望社會焦點不會只放在金融、房地產,因為今日的各行各業都需要I.T.的配合和支持,I.T.可助拓展空間,人們對科技的重視對今後發展很重要,也希望政府有同感。”
鄧淑明的座右銘:立足香港 放眼世界 服務祖國
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在過去十年,香港人以“中國人”身份的認知和確切程度不斷提高,鄧淑明說港人對國家的認識透過內地與香港的商業活動和合作,相應提高了,自由行帶動香港經濟復甦、內地專才輸港以至陳馮富珍代表中國擔任世衛總幹事等充份說明這些年的改變。
熱衷青年事務的鄧淑明,在推動I.T.業界的發展也好、推動青年活動也好,本著“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服務祖國”思想。她說:“我有參與香港青聯的事務,在不同的機會對祖國發展的所見所聞,心懷感激之情,我認為應多些自問:可為祖國作何貢獻?中國人在體育方面顯露了實力,在科技方面也應努力展現實力。在推動I.T.業時,我會利用香港人的獨特拉近世界和中國的距離,如世界信息峰會(世界性的I.T.盛事)2003年中國以‘燦爛的中國文明’贏得e-Culture獎項,今年中國及香港選拔賽將於29日在香港舉行,屆時會選出代表中國的參賽作品出戰9月舉行的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