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若能凝共識 減排增效不是夢
對抗反常的天氣、減少大腦的有害物質、為市民每天多賺一小時、提升城市競爭力,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背後其實都有同一理念。
(一)促進經濟 vs. 市民健康
香港剛剛經歷了十月罕見的黑色暴雨,美國太空總署(NASA) 也在十月中公佈全球九月地表溫度,不單持續打破過去 136 年有記錄以來該月份最熱紀錄,更扳平八月創下的史上最熱紀錄。
抗反常天氣 減大腦有害物質
異常的天氣源於氣候暖化,而氣候暖化的元兇之一是汽車使用的汽油。車輛噴出的廢氣除了污染空氣,更損害我們的健康——英國的研究發現,從37個3歲至92歲的死者腦部切片中,發現住在空氣污染,尤其充斥柴油車廢氣地區的城市人,腦部有大量「磁鐵礦」(magnetite)納米微粒,會在腦內製造氧自由基,引發認知障礙和腦退化症等疾病。
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大家紛紛提出救亡建議,從網上看到許多有益有建設性的想法,譬如推廣以單車代步。但要真正落實建議,便需建設連貫的單車徑,而非現時新界那種斷斷續續、行駛幾十米便要下車推車的單車徑;而且最好不單在新界,在港九海濱也有相應設施,讓我們寓上班和運動於一身......但有人會說香港寸金尺土,這些構思只是夢想。在拓濶馬路、促進經濟,跟市民健康甚至對抗異常天氣之間應該如何平衡、取捨?
(二)每天多賺一小時 vs. 被蠶食N個小時
善用數據改善服務和促進創新是未來城市發展,即智慧城市的主要方向。芬蘭的赫爾辛基在這方面堪稱典範,目前它公開給市民和機構的數據集(dataset)有1,200多個;而且鼓勵不同的開發者合作,每年舉辦為數不少的活動如「編程馬拉松」(hackathon),激發跨界合作,其中之一是集合建築設計界、工程界、建造業,以及地理資訊系統專家和lT從業員(遊戲開發者、程式設計師、界面/使用經驗設計師等),共同研究建築相關的課題。
促進創新 助市民日賺1小時
而赫爾辛基最為人稱道的,是以一個小區Kalasatama(意即「盛宴」)作智慧城市的實驗場。區內除了各式環保設計之外,它更鼓勵創新服務,目標呢?要讓大家每天多賺一個小時——服務的方向是為市民省時和帶來便利。
回頭看,其實近年香港政府和不少公私營機構已著力與大眾分享資訊,不過似乎各有各做,少有整合的平台;也未必會照顧到使用者,尤其手機程式開發者的需要。
例如有巴士公司的「到站時間預報」服務便利非常,但只限於部分巴士公司,未有惠及全港乘客;而政府的數據公開方式也為人詬病,因為使用的下載格式並非App開發者需要的API,因此每次下載使用也要把數據轉換格式,費時失事,不知不覺中被蠶食了寶貴的光陰。
赫爾辛基能,為什麽香港不能?
(三)香港 vs. 新加坡
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表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競爭力排名下跌兩級至第9位,主要受累於創新科技評分不理想,而新加坡則連續6年排第2位!
香港競爭力跌 被獅城比下去
不單如此,《Asian Venture Capital Journal》(亞洲創投期刊)的報道,新加坡過去4年搶佔到的創投基金明顯拋離香港,不論金額(6.7億美元vs 1億美元)或交易量(新加坡是香港四五倍)都是;而世界銀行的《2016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比較全球189個國家/城市的年度表現,新加坡連續多年穩佔第1位,香港自2009年本來一直是全球三甲,但2016年竟跌至第5位!
昔日平起平坐的亞洲四小龍,現在處處給比下去,香港人心裡都有說不出的惆悵。
其實對抗反常天氣、減少大腦有害物質、為市民每天多賺一小時、提升城市競爭力,這些並非風馬牛不相及,背後都有同一理念:一個能凝聚共識、可為我們營造共融氣氛的領袖,為我們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高度讚揚香港優秀的基建,包括金融體制、通訊和運輸網絡等,以及優質的勞動人口,其實這些早已有口皆碑,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位有能力協調不同意見的行政長官,為我們營造良好的環境,讓香港人把各自的小宇宙淋漓地發揮出來,這樣,我有信心可令香港再煥發東方之珠的光芒!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