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科技同行 (廿五) :發展本地生態遊 - Unwire. pro

網上版請按此

 

科技同行 (廿五) :發展本地生態遊

 

「生態旅遊」是近年興起的概念,有別於以往的吃喝玩樂的旅遊模式,生態旅遊講求大自然保育和了解傳統文化,以及尊重當地原居民生活,可讓遊客感受不一樣的旅遊體驗。而香港擁有遼闊的郊野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大有發展生態旅遊的潛力,所以來自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環境及設計學院環境學系的陳梓煊便以此為題目,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lS)軟件,試圖探討本港發展生態遊的可行性。

 

陳梓煊以塱原為研究地點,因為交通方便,距離上水港鐵站只需半小時的路程。塱原本為廣闊的農地,現為超過 210 種淡水濕地物種如紫背葦鳽、彩鷸、小蝗鶯等棲息之所,其中 25 種雀鳥更是受保護動物。

 

塱原仍保留不少農林耕地,附近又有河上鄉及古洞,遺留了很多歷史古蹟,包括兩座一級、四座二級以及八座三級歷史文物建築,構成自然和文化結合的美景。一年一度的洪聖爺誕慶典,有煙火、舞獅、盆菜宴,吸引不少遊客到訪參與其中。

 

然而,要發展生態遊,還需考慮人類活動帶來的污染問題。為避免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陳同學以 GlS 軟件整合相關數據作出分析,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遷移現時的物種,以避免人為干擾來保護塱原的長遠生態價值;把當地原居民的文化元素注入設計,推廣保育文化的教育;推動欣賞塱原自然之美的藝術活動,也可創造就業機會。

 

陳梓煊善用科技,啟迪創意,其建議既能保護自然生態又可促進文化教育,甚具參考價值,希望有關當局和持份者能多加關注。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