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智慧生活 (廿七) :未雨綢繆 無懼水浸威脅
早前,意大利「水都」威尼斯遭遇 50 年來嚴重水災,約有八成半地方出現水浸 ,水位多次上升超過 1.5 米,造成多宗傷亡意外,全市進入緊急狀態,全球暖化便成為這次災難的幕後黑手。全球暖化帶動海平面上升,致令水災頻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全球海平面在 1993 年至 2010 年間的上升速度,已增至每年約 3.2 毫米。
美國非牟利氣候科學研究機構「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透過嶄新的地理資訊數碼模型進行推算,研究估計至 2050 年,全球有 3 億人的家園可能低於海洋一年一度的最高水位,並把相關報告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內。
香港作為臨海城市,相信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地區如錦田、洪水橋、赤鱲角機場、西九龍和啟德一帶到 2050 年有可能在高水位時被淹沒。而鄰近的大灣區城市包括中山、佛山、廣州、東莞等的大範圍地方,情況比香港更嚴峻,該機構「Surging Seas」網站上的地圖顯示,這些地方將有被淹沒之危險。其實,近年來香港水浸風險日增,在多次風暴中,都出現海水倒灌或洪水淹浸的情況,尤其在港島的杏花邨和新界的低漥地帶,損傷嚴重。由此反映,現有的防洪基建難以抵禦嚴重水患的影響,估計部份原因是防洪設施老化及以舊有估算設計興建所致。
全球暖化持續升温,水災風險日增,防患於未然是必然之舉。正如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關國雄所言,政府要根據國際最新估算,重新評估高危地區的排洪能力。同時,也應善用資訊科技,令各部門可以實時互通天災相關的資訊,加強救援工作。凡事未雨綢繆,方可長治久安。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