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智慧生活 (十八) :善用科技 減少海洋膠垃圾
綠色和平早前有調查顯示,每年有多達 1270 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向大海,相等於每分鐘在大海倒入一卡車的塑膠垃圾。海洋累積眾多塑膠垃圾,我們可以如何處理?
非牟利組織 The Ocean Cleanup 設計了一個長 600 米的可浮欄柵,輔有 3 米深的篩網,可隨風浪及海流帶動,網撓海洋垃圾,但缺點是它會同時網住海洋細小生物,影響海洋生態。而且,這裝置難以承受連番風浪,它於去年 9 月下水的 4 個月後,便被沖毁斷開,改良版本雖在今年 8 月迅速完成測試,但能否真正經得起風浪,則要拭目以待。最近,香港多間大學組成香港聯合團隊,成功研發「海上機械清道夫」(ClearBot)系統,它由人工智能(AI)驅動,以電腦視覺收集水上塑膠廢料,務求以科技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
團隊於 9 月 13 日在倫敦舉行的「2019 全球重大挑戰峰會」學生競賽中,在全球 15 支隊伍中贏得第二名。這個兩年一度的國際活動,由美國國家工程院、英國皇家工程院及中國工程院協辦。
海上機械清道夫是一個可浮在水面運作的「吸塵機械裝置」,它裝有人工智能和攝影機,可自主航行、偵測及收集海面塑膠垃圾,毋須人手操作,準確度高達八成以上,更不會誤捉海洋微小生物。而且,裝置的框架可用各式環保物料,如廢棄木筏、竹枝甚至一袋椰子,價廉物美,每個成本大約 1000 港元,實用貼地。海洋污染可謂迫在眉睫,不同地方都試圖利用創新科技去解決問題,然而,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要保護海洋生態,我們還是要從源頭做起,減少製造塑膠垃圾。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