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手機理財成大趨勢
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但可利用手機閒聊、遊戲、交友、學習、揾工、聽音樂、看影片,甚至財務管理。
今時今日,都市人對手機的重視遠勝錢包,利用手機理財已成為大趨勢。顧問公司Bain近年進行調查發現,多個國家無論老幼(25歲以下以及55歲以上)都對手機的依賴重於錢包,如南韓平均有接近九成人、內地則有逾八成、新加坡和印度也有七成,而美加、日本、英國、德國、澳洲等地的年青人都多倚重手機。
其實,手機逐漸有取代錢包之勢,越來越多人會透過手機進行消費支付,並選擇使用如蘋果、亞馬遜和PayPal等科技巨企的金融服務。有調查顯示,科技巨企的金融服務在5大重要範疇更勝傳統銀行,包括:質素、省時、簡易、減低焦慮、可為下一代留下優秀投資等,當中「簡易」一項,首四位最多人揀選的服務機構都是科企,可見受訪者對科企的金融服務多取態支持,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南美洲,只有日本和瑞士依然偏向信任傳統銀行。
在香港,不單止年輕人(18至34歲)對科企的金融服務受落,有超過六成的中年人(55歲以上)也表示歡迎,對科企服務持開放態度,相信香港人對即將推出的虛擬銀行服務也充滿期盼。
世界各地都陸續出現虛擬銀行,截至今年五月初,香港金管局已批出八個虛擬銀行牌照,為市民提供更多的銀行選擇。《經濟學人》引述銀行指出,虛擬銀行可以較少成本吸納新客戶,每個新客戶的成本僅需8至10美元,而傳統銀行則花上60至70美元,這因為虛擬銀行沒有實體店舖,客戶手機變成了分行,可節省不少成本,預計各大服務供應商會作出多項優惠,如上調存款利息等,以吸引更多客戶。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較早前表示:「香港推出虛擬銀行,是智慧銀行措施的重要一環,定能推動金融創新,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和促進普及金融。」這正是我們促進金融業發展的好機會,我們應好好把握,持續推動金融創新。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