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善用科技 應對食水短缺問題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善用科技 應對食水短缺問題

 

全球水資源短缺,目前已有七億人缺乏潔淨飲用水,預料在十年之內,人數會擴展至18億。由於全球海水比淡水多50倍,為增加食水資源,不少國家都積極研究海水化淡技術。

 

以色列的海水化淡技術於今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選為能解決全球難題的十大科技之一,當地有一座全球最大的海水化淡廠,座落在特拉維夫市郊,在傳統的逆滲透淨化方法之上,運用新型薄膜技術作過濾,以提升能源效益。目前該廠已為當地總人口(約900萬人)的兩成住戶提供食水,並計劃擴大服務至五成。

 

新加坡對食水的需求也大,當地每天耗用食水達4.3億加侖,約香港的六成,預計到2060年的需求將會倍增。為應對食水需求的增多,當地政府提出了多項措施,除了積極以海水化淡技術解決問題,還會透過循環水廠,不斷把家居和工商業污水淨化再用。新加坡更著力把混合式食水管理方案推銷到其他地方,以成就「全球水資源樞紐」之名。

 

香港也曾因為水資源短缺而大規模制水,幸好現時有東江水補充,但仍存在不少供水的挑戰,如8,000多公里的地下食水和海水喉管老化問題,不但會影響供水情況,同時更造成水管滲漏,浪費珍貴食水。

 

水務署早於回歸前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收集、結合和處理數碼化供水網絡的空間數據和實地考察所得的資料,提升「數碼繪圖系統」,方便員工存取,促成多方面的合作,並創下本地政府部門的先河。最近,該署又引進「智能管網管理電腦系統」,進一步監測管網狀況,預計水管滲漏率會進一步下降至10%。

 

水務署以科技促進創新,在能源效益、資訊科技與智能水管網,以及食水處理與水質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近日更獲得國際頂尖食水及污水公用事業專業網絡Leading Utilities of the World(LUOW)的認可,獲頒會員證書。我期望水務署能夠繼續以創新思維,配合智能科技,減少水管滲漏情況,為市民提供更好服務。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