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內地智慧城市促港機遇
要數全球智慧城市,大家會想到紐約、倫敦、新加坡,總提不到中國的大城市。但過去數十年,中國一直進行改革開放,不少城市的發展已有目共睹。2017年,英國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就城市的出行、醫療、公共安全和生產力4個範疇,分別列出《全球20大智慧城市》的排行,中國便有3個城市(無鍚、銀川、杭州)躋身上榜。
很多人認為資訊科技是建構智慧城市的基石,所以國內積極開發資訊科技。現時國內的數據中心和物聯網企業猶如星羅棋布,很多城市的建設都採用物聯網技術,例如裝有感應器的街燈、智能收費公路、智能交通系統和停車系統等,既方便收集數據,又便利人民生活,更能配合國家智慧發展的方向。
早前我參與了在深圳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進一步了解智慧城市在內地的最新發展。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其公布的《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報告》。
這個全國性的評估已是第2屆,涵蓋了全國294個城市(不包括香港和澳門),以5個指標評估,分別為:1.「智能感知」:遍布城市的感應裝置,全面而實時地獲取城市的各種訊息;2.「智慧管理」:通過開放資源、社會信用體系及城市大數據管理決策體系,協調城市管理,並提高透明度和精準度;3.「共享服務」:通過「互聯網+」模式,搭建公共服務平台,讓數據資源可以整合並共享;4.「網絡協同」:改善公共管理服務和網上服務流程,使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可同步健康發展;5.「多元參與」:政府、企業、市民等群策群力,積極參與城市治理。
2017年第一份《報告》,深圳僅得第5名,2018年已經躍居全國之首,反之2017年的冠軍青島巿,2018年則下滑至第8名,可見競爭激烈。而大灣區的9個城市中,4個今年名列首20位,除了深圳外,還包括廣州(第3)、佛山(第10)和珠海(第12),成績裴然。
香港雖不作評估之列,但隨著大灣區的發展與機遇,相信可汲取不少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我期望這些經驗能讓香港茁壯成長,有助香港創科跨步向前。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