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多元人才 有助提升創新指數
引進外來科研人才無疑是促進本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捷徑,不過側重引入科研人才又未必可令一個地方有持久的創新動力。
專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列出全球人才「專業領域」的分布,包括藝術和人文學科、商業行政和法律、教育、工程、建築和製造、醫療福利相關、資訊科技、自然科學和數學、服務、社會科學和新聞傳播等。
以此對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名列前茅的國家,包括瑞士、瑞典、荷蘭和美國之人才狀況,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 ,原來人才多元化可構成為創新指數高低的指標。
排在創新指數首位的瑞士被指是競爭力超群的國家,在眾多專業領域中,以商業和法律、資訊科技、社會科學和新聞傳播的人才數量最多,但各自都只佔總數的17%至18%,人才分布相當平均。反而一些個別專業密集的國家如烏拉圭,有近4成人以資訊科技為專業,是多國中最高的,但全球創新排名卻不見突出。
的確,多元人才有利開啟新穎意念。不少國家為提升國民的創意思維費盡思量。美國的頂尖學府如麻省理工和史丹福大學,要求攻讀人工智能學科的學生,同時要修讀其他學科如語文、音樂、經濟等,希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學習,開拓宏大視野,刺激大腦,培育創新意念。
正如馬雲所說,香港的強項在於包容和開放的精神,要繼續鞏固這些優勢,教育是最佳方法。所以我一直倡議政府推行STEAM教育,即在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之外,也需加入增進人文素養的藝術,這樣便能讓學生吸收不同範疇的知識,培育多元智能,啟發創意。我相信有了多元智能的新一代,香港便能穩握長遠致勝之道。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