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全球陷入科技人才爭奪戰
人才一直是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故不少國家均非常重視人才輸入,按時檢討人才政策,在創科發展熱潮帶動下,全球科技人才爭奪戰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美國可謂引進人才的先導者。歐洲有研究指出,美國由1995到2005年間,1 / 4的科技初創都由外國出生的企業家創立,而這些外國人擁有的專利比本土美國人多出1倍。
澳洲在今年3月中推出《全球人才計劃》,明正言順要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讓國內兩類企業僱用外籍人才:(1)科技或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的初創可在政府認可之下,聘用海外的技術專才;(2)營業額達400萬澳元(約2,400萬港元)的企業,可聘用外地具經驗的專才(年薪要至少18萬澳元,約107萬港元)。獲聘用者的簽證維持4年,第3年更可申請永久居留權。
加拿大在去年中也更新了《全球技能策略》,加快了創科人才入境手續,創科人才及其家屬可於2星期獲簽發工作及學生簽證。若只屬短期逗留以作科研項目,相關人員更可無須工作簽證。
中國更不惜重金招徠,吸引海外人才,就以深圳於2010年推出的「孔雀計劃」為例,每支世界一流團隊可獲得高達8,000萬元人民幣(約9,841萬港元)的資助,當地政府每年預算開支為44億(約54億港元)。
香港政府也著意引進及挽留人才,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分別提出撥款100億於創新及科技基金,又建議建立醫療科技創新平台、人工智能、機械人創新平台,以及為企業科研開支提供稅務寬減等。最近更推出為期3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規定每間企業申請聘用海外人才時,也須增聘本地職員及實習生,鼓勵企業兼顧培訓本地人才,令人對香港創科前景充滿期待。
人類已踏入科技主宰世界的年代,多學習科學知識,擁抱科技,才能夠與科技同行。香港的年輕人,應當儘早了解未來的路向,好好自我增值,把握創科機遇為自己譜寫燦爛光明的人生。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