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創科人才 (二) – 人才滙聚助港發展金融科技
究竟德國在科技領域保持優勢,有什麼秘訣呢?相信抱著「做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就是其中一個因素。好像年過 50 多歲的電訊公司 Vodafone 行政總裁 Hannes Ametsreiter, 便跟隨其公司的年輕員工和其他高層人員一同學習編寫電腦程式,時刻保持對科技的觸覺,擁抱數碼時代。
正如多次在全球金融中心這類評估中摘冠的倫敦,依然不斷求進,帶頭打造「沙盒」(sandbox),即是在一個隔離環境中做實驗;而「金融規管沙盒」就是在產品未正式推出前,在受規限情況下向客戶試行。監管部門對沙盒的參與者有三個要求,包括產品要嶄新有創意;產品令消費者受惠(例如節省交易費)和產品要具備保障用戶和管理風險的措施。
倫敦發展「沙盒」可追溯至 2015 年,當時英國宣布要成立「規管沙盒」,隨後其他國家也陸繼加入行列,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瑞士、杜拜、新加坡及香港等。
由於「規管沙箱」效果理想,英國已盤算下一步計劃。首先跟歐美和亞洲多個監管機構議定跨國「沙箱」藍圖,為進軍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踏出漂亮一步,之後為「全球沙箱」籌辦公開諮詢,並表明已取得全球九個監管機構同意,為創新金融產品作跨國測試。
香港金管局於 2016 年便參與「沙箱」項目,並訂立合作協議,之後香港證監會和保險業監管局也先後簽署協議,期望產生協同作用。去年,兩名來自港大的研究員和其他外國學者合著有關金融市場規管的論文,便提到「沙箱」的設立有助香港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樞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乏財力、資源和經驗,相信可參照英國「沙箱」的魅力,重視人才匯聚,為香港邁向全球金融科技樞紐之路作好準備。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