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上版請按此
【專欄】鄧淑明:智慧燈柱為 5G 打好基礎
萬眾期待的第五代流動電話網絡(5G)可謂如箭在弦,不少國家已陸續試驗實行。在今年初平昌冬奧期間,南韓有車廠試驗以5G網絡行駛無人車輛長達170公里(由首爾到平昌);美國計劃率先在得州的達拉斯市和韋科市,以及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推出5G網絡,並於今年底廣泛覆蓋到十多個城市。
5G網絡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不局限於人際通訊,它可以連通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網絡,並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締造萬物互聯。5G初期最受歡迎的應用相信是觀看視頻(5G下載一齣3D電影只需30秒,4G則要6分鐘)和虛擬實境(VR)或擴增實境(AR)。由於5G的應用仍然有待開發,早期服務價格比較高昂,普及速度不及4G快,不過應用潛力優厚,預計將可應用在智能家居、工業自動化、遙距醫療及無人駕駛等範疇上。
5G網絡的目標是訊息延誤只有千分之一秒(毫秒),每秒可傳送數據高達10GB,它講求速度,可做到支援時速500公里的高速移動,還有接近99.999%的可靠網絡,更準確的定位——定位資訊是所有流動通訊網絡的必備元素,這既是5G最核心的一個元素,也是萬物得以互聯的基礎。
5G比4G需要多10倍發射站,透過裝置如微微蜂窩(picocell),改善室內接收和繁忙地段需求緊迫的情況,但尋覓安裝地點一向不易,而且香港樓宇高度密集,若單靠全球定位系統等衞星資訊,難免有所誤差,如政府在考量智慧燈柱項目時,能謀求專業空間數據的相關部門及専家,負責最關鍵的一環——「準確定位資訊的發放和接收」包含在智慧燈柱內,將可為5G的廣泛應用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流動電話的發展迅速,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到20年後智能手機面世,把話音通訊提升到視像數據通訊,已是人類科技的一大躍進,相信5G的普及將為科技帶來更多突破,故此我們要及早準備,才會不失先機。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