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鄧淑明博士「浪遊 IT 世界」】AI 新世代(七):有感情的機器
當我們談人工智能(AI),總覺得它即使打遍天下無敵手,也只是冷冰冰的機器,但如果超級 IQ(狹義人工智能)的機器配搭上等 EQ,情況會如何?
情感運算(affective computing)是 AI 近年一個熱門範疇,例如源出於美國麻省理工的初創 Affectiva,便攝錄了 75 個國家的五百多萬張面孔和錄像,以此「教導」電腦什麼表情、聲調、說話速度、肢體動作是表達開心、憂愁、憤怒或緊張等不同的心情。當然,不同種族、性別、年齡的表達方式都大有不同,例如日本人的感情較內斂,美國人則大多外露,因此硏究人員要特別小心,避免錯判。
而且,別忘了你在社交網站留下的足跡,基於你和朋友的互動、對事情的反應加上社會背景,AI 對你的喜好和取向一清二楚,隨時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這些懂得鑒貌辨色的 AI 應用範圍極廣,從國防、教育、娛樂、零售、金融、保險等等,但預期需求最大的是醫療護理,透過捕捉面部微小的表情變化,幫助理解如自閉症和讀寫障礙等問題的學童,或者辨識心理異常的個案。
除了懂得看人眉頭眼額,AI 也能虛張聲勢,用於談判,詳情如何?下次再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