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初創的選擇】如何讓香港成為初創首選的地方?
在全球化下,一家公司的「國籍」是個有趣的題目。例如從事區塊鏈的Bitfury和軟件服務的GitLab同時列於八月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胡潤榜》),以及同月由CB Insights出版的《全球獨角獸俱樂部》(《俱樂部》)。不過,《胡潤榜》把兩家公司都歸入美國,而《俱樂部》則把前者列作美國公司,後者為荷蘭。
事實上,Bitfury創辦人Valery Vavilov生於拉脫維亞,公司總部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卻早在美國三藩市開設辦公室,業務遍及英國、加拿大、日本、香港、南韓、挪威、喬治亞共和國、哈薩克;至於GitLab總部雖然設在三藩市,但千多名員工其實分布在67個國家,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id Sijbrandij則是不折不扣的荷蘭人。
外人如何歸類是一回事,但這些企業則肯定都選擇過「國籍」。
初創跟著錢走
去年意大利經濟發展部資助了12家當地初創,到英國的Startupbootcamp接受三個月的培訓,以便這些公司在該地開拓市場。意大利雖然貴為歐元區GDP第四大國,但它不單稅率高,而且投資者偏向保守,令融資困難。市場研究公司Dealroom指出,2018年英國獲得的風險投資有77億(英鎊,下同),是歐洲之冠;意大利僅有五億,荷蘭則有六億。這就是為什麼初創要離鄉別井,到創業資金充裕的地方了。
資金以外,破格的思維也關鍵。德勤從24個國家的40萬家初創硏究發現,成為獨角獸的僅104家。Sijbrandij指公司曾接受美國Y Combinator在營銷、市務、財務及招聘的訓練。現在公司每個月逢22號都發表新功能新產品,即使未臻完美,也可借助客戶的回饋來修正自己,那正是當年導師破格的建議。
香港吸引初創 憑甚麼?
成為初創揀選的地方,可以創造就業,促進經濟。香港作為內地最國際化的都巿,強項一直是匯聚四方資金和人才,加上優秀的教育、低廉的稅率和完善的制度,成為吸引全球初創企業的良好土壤。
香港這幾年在營造初創生態圈,成效不錯。可惜受疫情影響,加上環球對初創投資大幅減少,令不少初創後勁不繼。因此當局一方面要用抗疫基金撲救近火,另一方面也要維持活潑開放的社會氣氛,好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初創在此落地生根,成就香港國際大都會的美譽。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