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環保署以智慧科技執法
6年前,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在香港還是新鮮事物,近年隨着愈來愈多人加入討論和實踐,已廣為人知。土木工程拓展署研發的「聯合運作平台」,在地圖上綜合多方面的最新資訊,方便各政府部門監察颱風襲港時的市面情況,以制定應急方案;追蹤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的互動地圖儀表板,把最新資訊一站式地呈現,令市民一目了然,今年2月初啟用以來,至今瀏覽人次突破了3000萬大關,可見市民的受落程度。
這些個案背後,都是以地理資訊系統(GlS)作骨幹。其實政府部門中不乏採用它改善工作流程和提升效率的優秀例子,今年剛榮獲Esri頒發「GlS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in GIS Award,簡稱SAG獎)的環境保護署是其中之一。
這個SAG獎項,是在全球73國家的10萬多個公私營機構中提名,再由Esri總裁及創辦人Jack Dangermond揀選出180個得獎者,正如Jack所說,這些得獎者全屬行業典範。過去多年,香港每年獲獎的大多只有一個機構,不過環保署卻在過去10多年間,三度獲得此殊榮,分別是2003年、2012年和今年。前兩次都與處理污染投訴的數據庫相關,例如2012年就以GIS建立了中央數據庫,把受投訴的地點以地圖呈現,並連結案件詳情,再以空間地理分析有關投訴的成因、性質和影響等,但當年仍須把案件詳情用紙張印出來跟進。
到2020年,得獎的環保法規管理科再進一步,一改過去以紙張為主的工作流程,而以先進科技管理全港環境污染數據。執法人員在調查投訴時,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GlS軟件,在巡查及蒐證時不單可即場上載相關資料,更可與在辦公室同步看到現場情況的上級和同事,滙報觀察所得,必要時可尋求指示。
譬如在一個調查鐵路晚間噪音的行動中,不同的隊員在事先分配好的位置評估噪音水平,並即時上載實地檢測的結果,讓相關人員都可在網上看到進展,促進了協作溝通,也提升了執行的效率。
過往這個SAG獎的頒發儀式都在每年7月的Esri全球用戶大會上舉行,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移師網上,但得獎機構和項目一樣多姿多采。今天,地理空間資訊的應用,已深植在多個領域當中,包括物流快遞、自然保育、食品配送、交通網絡、都市規劃、自動駕駛等等,而且覆蓋戶外室內。我希望藉着推廣地理空間資訊和GIS的優秀應用,把香港打造成一個真正的智慧城市,除可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更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