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新冠肺炎】呼吸機應該如何分配 只由數據決定?
不少人認為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死亡率超過12%,是因為它的人口嚴重老化,有23%國民是超過65歲的長者;而眾所皆知,這個病毒對長者特別不利:根據內地數字,50歲或以上的死亡率達1.3,80歲以上的更飈升10多倍至14.8%。
可是,全球人口老化大國,意大利僅排第二位,首位的日本,新冠平均死亡率只略高於2%,是意大利的三分一。除了因為長者大多有長期疾病之外,相信問題是出於意大利的資源分配,即因應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得到的治療資源有別。
意大利醫學組織SIAARTI在三月中發出指引,表示在此非常時期,深切治療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基本原則是拯救生存機會較大及壽命較長的病人,而非先到先治癒,資源編配的優先次序非常明顯。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幾位教授於三月下旬也在《新英倫醫學雜誌》(NEJM)聯合撰文,題為〈在大流行下呼吸機的分配——最艱巨的分流任務〉,引述美國疾控中心的估計,全國將有240萬至2,100萬人可能會因新冠疫症而住院,以意大利的經驗,10至25%病患需要使用呼吸機,因此可以肯定全美的10多萬部呼吸機嚴重不足。
哪誰可使用這些續命資源?他們建議應該由無需負責治理這些病患的「分流委員會」作客觀分析去決定配給。委員會要剔除誰可受惠,其中以三個條件審視病人:
(1)情況是否不可逆轉;
(2)死亡機率;
(3)反覆評估情況是否有改善。
如此一來,直接負責治療的醫護就不用左右為難,也緩減他們的心理負擔。不過,這依然牽涉的道德問題,令我不禁想起早前熱議的無人駕駛問題:無人駕駛汽車涉及傷亡時,例如無可避免要撞向行人,司機應該如何反應:在年輕人和長者之間、富豪和窮人之間,誰要失掉生命?司機自己、乘客和路人誰較重要?
早前科學期刊《自然》刊載了名為《機器倫理》的調查,目的是想了解駕駛者遇上事故時的決策,以作為無人駕駛的倫理規範。面對長者和小孩,全球200多萬人的回應中,北美及有基督教背景的歐洲國家明顯傾向犧牲長者。但如果你思考的是家中至親,情況會否有異?我對此沒有肯定的答案,這樣的難題實在需要整個社會廣泛的討論,才有望謀求共識。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