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智慧城市:1.5萬億美元的商機
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估計,智慧城市的全球巿場可達1.5萬億美元,媲美南韓、澳洲的GDP,香港不宜錯過這個商機。
最近我應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之邀,為其於南韓舉行的智慧城市研習坊作培訓導師,共有19個成員國代表參與,如孟加拉、柬埔寨、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越南等政府代表和學者。他們都希望透過發展智慧城市,解決國家當前的難題。
我們演講之外,各成員國代表也講述自身面對的難題,越南胡志明市的情況相當典型。當地科學及技術署副署長表示,胡志明市身為越南經濟、金融、貿易、科技的中心,希望在2025年發展成智慧城市,以解決幾大挑戰──
(1)人口急速增長:胡志明市佔全國人口9%(800多萬),從2011年開始,大量鄉鎮居民湧入,人口平均每年增長逾2%,導致醫療、房屋、治安、交通、環境污染等問題,該市基建現已不堪負荷。
香港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因內地移民湧入,經歷過這些問題,及後克服挑戰並成為亞洲四小龍及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的成功範例相信可給胡志明市靈感;
(2)競爭力下降:該巿雖然經濟快速增長,對全國GDP的貢獻保持在18%至21%,但出口比例卻呈下降趨勢;同時,與其他省份相比,競爭力指數(PCI)也停滯甚至後退。這是香港今天也面對的問題,而我們以大力投資創新科技、積極開放數據、謀求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加強合作,促進創新和經濟發展;
(3)巿民期望上升:胡志明市人均收入在2015年比2010年增長逾七成,令市民對衞生、教育、交通等的期望提高,但由於未全面數碼化,政府在規劃和管理上差強人意。與其迴避,不如增加施政透明度,直接回應訴求。透過開放數據,以及公布民生關注的項目,一如美國洛杉磯的「市長儀表板」把交通、住屋、就業等情況在網站不斷更新,以及今年底香港的城市儀表板(city dashboard),將有助改善官民關係。
香港輸出智慧城市服務的實力,毋庸置疑,惟政府的支持也不可或缺,觀乎致力推銷的新加坡、南韓以至台灣,在APO這些國際場合全以政府打頭陣,協助業界打開一扇門戶,策略極度進取。
因此,我期望香港政府能一方面加快腳步,盡速完善自己的空間數據基建,有助我們輸出先進經驗;另一方面,改變過往低調作風,積極推動香港爭取東盟等地的智慧城市商機。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