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I 科研 臥虎藏龍
根據智庫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今年4月公布的報告,指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AI)科硏論文的影響力,仍不及美國一半,也未如英國。雖然如此,但中國近年急速冒起,影響力不容小覷。
國際權威的學術組織「美國人工智能協會」(AAAI)破天荒把2017年度大會的日期更改,原來它和農曆新年相撞,為免中國學者不能出席,唯有改期。
哪香港呢?雖然是彈丸之地,原來在AI科硏竟然臥虎藏龍!
天文台用AI 天氣預報更準確
自AAAI自1979年創會以來,2013年選出首位華人院士,他就是香港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楊強教授,全球每年只有少數科學家獲此榮譽。另一主要學術會議、雲集全球2,000多名AI研究人員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IJCAI),楊教授也在今年即第26屆被選為獎項評審委員會主席,這是協會自成立以來首位華人擔任這樣重要的工作,由此可見香港的科研實力。
可惜的是,除了大學和國際企業有AI研究,研發成果在本地並未普及。不過,近日香港天文台使用AI解決訊息超載問題,令人驚喜。原來天文台每天要處理的數據量相當於1.5 億頁文字,人力根本不勝負荷。
這個自主研發的「智能氣象監察助理」為預報員去蕪存菁,全賴系統內置近 200 條法則,可以篩選出有價值的訊息,生成可執行的建議。新系統令天氣預報更準確,也為天文台贏得2017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隊伍獎」的金獎。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