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空間數據 匯聚各方創意
科技業界一向有「人類產生的80%數據都和地理空間有關」的說法,例如利用手機拍下的照片、在社交網絡上發佈的帖子,都附加了「在哪裡發生」的標記。當世界各地要建設智慧城市,地理空間數據就順理成章成為關鍵。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和地政總署合作,計劃最快於今年底推出跨部門「地理資訊平台」,內有如診所、文化休閒活動場所、電動車充電站等的坐標數據。市民可望下載瀏覽所需資料之餘,也可以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連結來編寫創新應用程式。這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今年施政報告提及發展局也在推動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包括委聘顧問進行研究,以制訂整體發展策略及路線圖。CSDI是更為專業、全面、大規模的數碼基建,亦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
根據發展局對CSDI的描述,政府部門以及公私營機構可在其中整合和互通各種數據,如道路網絡、地塊、土地用途、地下管道、城市規劃要求、實時交通情況、地區天氣等。這平台將促進政府內部部門、公營機構以及民間以空間數據為基礎,開發更廣泛和更多功能的應用。
不論是「地理資訊平台」還是CSDI,推動應用程式的開發是發放地理空間數據的主要目的之一,成功的話將有助提高城市營運和決策的效率和質素。不過,這需要適當的策略引導。
GeoHub是最佳示範
洛杉磯的GeoHub是最佳示範,值得香港參考。洛杉磯市的首席數據官(Chief Data Officer)Lilian Coral早前來港分享心得。她麾下的團隊,一方面游說超過60個政府部門分享可供開放的空間數據,另一方面則運用這些數據,開發有利市民生活的創新電子地圖和應用程式。
GeoHub催生了諸如顯示街道清潔指數的Clean Streets Index、顯示街道工程狀況的Street Wize、顯示交通意外黑點的Vision Zero Los Angeles等應用。結果GeoHub形成一種雪球效應,愈來愈多機構願意開放數據,甚至參與程式的設計,現時在該平台上的數據集數目已超過600種。
台北建立智慧抗災應用
今年初,台北GSDI(Glob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協會第15屆國際研討會,以當地重視的智慧災害預防與災害管理作為會議主題之一。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科技業者,討論怎樣透過基於SDI的災害預警、救災、災後善後應用程式,以增加台灣對抗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會議中,台灣政府及當地的防災產業界表示,將參考這些建議加強整合當地的產業鏈,並推動相關的產品和科技發展。
對於香港發展CSDI的策略,一來應針對本地市場的特色和需要,如市民對樓市特別關注、人口老化而開發相關的應用;二來則如同洛杉磯市一般,要針對性地游說和吸引不同機構和部門開放他們的地理空間數據,合作推動各種智慧應用程式和服務的發展,把CSDI的效益發揮到極致。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