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與年輕人迸發智慧火花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與年輕人迸發智慧火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提出發展「資訊高速公路」,用作高速傳輸大量資訊,那時許多人都不明所以,到了二三十年後的今天,當日所指以光纖建構的寬頻網絡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堪比「智慧城市」,不少先行者已預示這將是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高新科技為輔,既要以人為本,又要環保節能,目標看來相當高遠。不過,具體的內容到底怎樣、民間抑或政府主導、公私營機構如何合作、科技扮演什麼角色、怎樣促進城市競爭力......老實說,全世界都在摸索中。但是如果我們能快人一步,及早研究並推動發展,不但我城受惠,也許更會為我們帶來商機,例如為其他後來者提供服務和支援。

 

深入探討減少行「冤枉路」

 

因此,當世界銀行邀請我出席11月中旬在日本東京舉辦的智慧城市研討會,代表香港擔任講者,我自然義不容辭,因為除了向全世界展示香港目前在智慧城市的思考和進度,更可聽取外國最新發展,以及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的心得,減少發展進程中的「冤枉路」。

 

我參與研討的環節是「促進都市服務中的創新生態系統及民眾參與」,其實頗為宏大,既有人文、社會、科技等多方面;又從理論到執行不同層面,包括建設創新生態系統怎樣製造就業機會、民眾實際如何參與、創新科技怎麼配合等,涵蓋議題有創造就業、廢物處理、交通管理,以及弱勢社群的需要等等。

 

在香港,上述問題我們全都要面對,千頭萬緒,單是創造就業已牽涉廣泛,既有教育政策、人才培訓,更有官產學研結合等大題目。因此,個多小時的研討只能點到即止。

 

為了和有志於發展智慧城市的朋友深入探究,我亦已欣然答允母校香港大學邀請,擔任榮譽教授,並於明年初開班,指導一群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的碩士學生,以多角度鑽研和思考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

 

話說回來,我小時候一直以教學為一生志業,希望像媽媽一樣作育英才,也履行嫲嫲的教誨:行有餘力,要貢獻教育,造福社群。即使從商後也未曾忘卻初衷,生活和工作彷彿也從沒離開學院——創業初頭的10年,我一直在不同大學間穿梭兼教「地理資訊系統」(GIS);每次搬辦公室,我都必定預留地方用作培訓室和圖書館,以傳授GIS知識給同事和客戶,更曾經借用作大學教書時的課室。

 

20年來,我一直渴望重返教壇,今天終可圓夢。熱切期待和年輕人切磋互動,共同迸發智慧火花,也為智慧城市的未來發掘和培育更多人才。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