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公共數據 智慧城市關鍵
智慧城市已討論多時,但如何把理論中的美好未來實踐出來,讓市民得享傳說中的各種便利?
最近我獲世界銀行邀請,代表香港跟來自10個成員國的專家,研討智慧城市「如何促進創新生態系統及公眾參與」,換句話說,就是怎樣驅動大眾的小宇宙,從而推動創業創意,使城市成為活水不息的創新生態環境。
而我認為開放公共數據,提高它的透明度是關鍵一步。
這裡的數據是指空間數據,或稱地理資訊,即是把事物(如汽車、大厦或山巒)的資訊,與地點和空間連繋起來。聽起來好像很專門,其實它關係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智慧城市成敗的關鍵。
許多歐美國家及新加坡早已知道建立空間數據的基建對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不單早已投入建設,更開放給公眾運用。
例如去年洛杉磯市推出的網站GeoHub,包含市政府各部門提供的500多種實時地理資訊,例如交通黑點、意外事故等,大眾除了可以看,更可直接更新,由此衍生便民的手機程式Apps,如Street Wize,讓用戶查看現在和即將進行的修路工程,免卻塞車之苦。
港府地埋資訊 不開放少互通
正如洛杉磯市長說,開放數據、提高透明度有助市民監察政府。
而GeoHub的致勝竅門,是下載數據有多種格式選擇,應用編程介面(APIs)方便用家。
香港又如何?政府部門在地理資訊系統建設已相當成熟,只是少有互通,也不開放給大眾;開放了的,數據下載的格式也非常不便,更遑論和用家實時互動了。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