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開戰 港須急起直追
最近八達通的個人至個人(P2P)交易服務O! ePay面世,銀通也推出Jetco Pay P2P服務,再加上之前已有的TNG和Tap and Go,令香港的移動支付市場相當熱鬧。
不過,整體金融科技(Fintech)市場仍然欠缺活力。年初發表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中沒有提出具體的Fintech創新策略,也未有為P2P借貸和股權式眾籌等範疇研究鬆綁。
受中美支付巨頭夾擊
其實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完善的制度和機會處處的市場環境能吸引大量外地的創新金融科技人才和機構聚集,正好是本地金融科技企業的試練場。藉着競爭和合作不斷成長壯大,香港就能在新世代環球金融市場中力爭上游。從早前內地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從容應對Apple Pay正式入華的情況來看,香港如再不急起直追,因「八達通」而被讚揚為亞洲先進創新地區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Apple Pay在二月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啟用首天已有超過三千萬張銀聯信用卡綁定,即平均每分鐘有八萬張信用卡加入Apple Pay平台,成績驕人。不過,這種成功部分可歸功於對手:畢竟電子及移動支付普及的最大障礙是消費者信心,在中國消費者長期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下,對他們而言,Apple Pay也不過是把信用卡綁定在多一項應用上而已。
說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固然功能多和應用範圍廣,但最厲害的還是符合國情。以微信支付為例,過去幾年的農曆新年就人人熱衷「搶紅包」,微信不僅支援P2P 支付,還可以用它來繳交各種生活雜費。而支付寶還具備銀行的功能可以做小額借貸,其餘額甚至可給予利息而存款者。為了吸引商號採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只收取比傳統信用卡更低的手續費,而且因為支援P2P支付,更多小商號根本就是用老闆的手機直接收款,免除在鋪面安裝裝置。反觀Apple Pay目前只是一個具備虛擬信用卡功能的電子錢包,在內地市場要扮演追趕兩大「地頭龍」的角色。
八達通滲透性不如支付寶
有人說香港的流動通訊發達,很可能被蘋果選為下一波Apple Pay的支援地區。更重要的是,香港最普及的非現金支付方式是八達通,它即使推出創新服務如O! ePay,仍不像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般功能眾多和滲透性強,Apple Pay要搶灘相信會較容易;再加上由於Apple Pay只有虛擬信用卡的功能而沒有儲值成分,要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也相對容易得多。
目前香港已有商號開始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再加上Apple Pay的話,香港便成為中美支付科技巨頭的戰場。如果香港的電子支付方案不敵兩面夾攻,就可能會令本土科技失去成長空間,破壞應有的生態環境。
事實上,近期本地電子支付方案紛紛面世,顯示本地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了危機感和前瞻視野,這是好事;但其他金融科技領域是否仍在沉睡,則不得而知。筆者促請香港政府應更明確為金融科技創新業界制訂發展方向,盡早檢討法例,並鼓勵傳統金融業採用科技達至創新,否則不僅錯失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發展 FinTech的優勢,難以跟外地科技鼎足而立,更可能令香港只淪為外地科技賺錢的市場,而不是區內的創新科技領導者。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督導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