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1

發展聰明城市 為香港創科產業創造機遇 - 鏡報月刊

發展聰明城市
為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創造機遇


經過近兩個月的休會後,立法會快將於10月正式恢復工作。新一年度要審議討論的議題繁多,但相信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相關議案仍然會是各界重點關注的對象。回顧上屆會期,由於沒完沒了的「拉布」,立法會財委會最終未能趕及表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實在令人惋惜。有關成立創科局的必要性,各界人士都已經提出過多種和全面的理據,指出了該局對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而本文要討論的「聰明城市」也很倚賴該局的職能以達到預期效益。

今年初,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指出會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聰明城市」的可行性。「聰明城市」頓時引發香港各界的熱烈討論,科技業界尤其踴躍發表意見。

我們集合了一群在「聰明城市」各個相關範疇有深入認識的專家和學者,組成「聰明城市專家小組」,旨在共同探討建設和發展「聰明城市」的各種相關議題,並歸納出專業意見,以供政府擬訂政策和措施時參考。

聰明城市包含理想生活願景

聰明城市(Smart City)的目標,是透過應用各種科技,改善環境質素和城市的營運效率,創造多元化經濟,達致人類生活質素的提高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雲運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都是建設聰明城市所涉及的主要科技。

有研究指出 ,到2025年時,全球人口總共有接近六成也就是約46億人會居住在城市地區;而在已發展國家和地區,城市人口的比例更會進一步達到超過8成。城市規模急速膨脹,已造成各種資源緊張和環境惡化的問題。香港市民近年來也感受到生活質素的明顯下降,因此引發了各種相關討論甚至爭議。

因此,負責城市規劃的各地政府官員和專家都需要尋找令城市能持續發展下去的方法。「聰明城市」概念包含了理想的生活願景,自然獲得廣泛迴響和採納。

各地正快速發展

中國內地早已展開聰明城市的建設工程(中國內地稱為「智慧城市」,本文統一使用「聰明城市」)。中國政府在2012年時首次公佈聰明城市的90個試點,隨後再於2013年公佈103個及於2015年4月公佈84個,令試點總數達到277個。2014年內地的聰明城市排名榜前十位分別為無鍚、上海、北京、寧波、深圳、埔東新區、廣州、南京、杭州、青島。

而世界各地取得顯著成效的「聰明城市」正成為典範。以下是幾個近年由不同研究機構和學者所羅列的世界領先聰明城市名單:

Juniper Research(2015):巴塞隆拿、紐約、倫敦、尼斯、新加坡
學者Boyd Cohen博士(2014):巴塞隆拿、哥本哈根、赫爾辛基、新加坡、溫哥華、維也納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IESE商學院CIMI聰明城市指數(2015):倫敦、紐約、首爾、巴黎、亞姆斯特丹、維也納、東京、日內瓦、新加坡、慕尼黑

聰明城市的構成要素大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
1) 聰明政府(Smart Government)
2) 聰明市民(Smart People)
3) 聰明經濟(Smart Economy)
4) 聰明環境(Smart Environment)
5) 聰明運輸(Smart Mobility)
6) 聰明生活(Smart Living)

這六大元素包括了政府管治、城市發展、交通、教育、醫療、文化、環保、經濟發展等多個層面,具體例子有:
1) 開放公共資料、公眾參與政策制訂
2) 低碳城市發展和環保樓宇設計
3) 電子化教育和職業培訓
4) 公共通訊基建如全城Wi-Fi服務
5) 電子病歷和電子化醫療服務
6) 聰明交通管控和智能公共運輸
7) 創新經濟活動如科技創業
8) 公共基建如聰明水表和電網
9) 環境保護如自動化廢物處理、自然環境監察

呈現龐大市場

外國多個市場研究機構早已關注聰明城市的發展,並視之為繼雲運算和大數據等科技市場大潮流之後另一焦點。例如Frost & Sullivan就認為,2020年時相關市場價值將超過1萬5千億美元 。而IHS Technology 則預計,全球聰明城市的數目會由2013年的21個增加到2025年時的88個,其中亞太區會有32個,領先全球。

另外也有報道指,在2010年到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期間,內地直接投資在建設聰明城市的金額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投資總規模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各地聰明城市的建設工程將啟動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產業機會。

對香港而言,橫跨多個行業和社會範疇的「聰明城市」概念如能在本地落實,將創造大量對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機會。

香港基礎和優勢仍在


事實上,香港很早以前就已開始建設聰明城市,比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都要早。我們的智能身份證早在2003年經已推出;八達通智能卡系統早已是世界各地研究和仿效的對象;香港國際機場的無線射頻識別行李處理系統當年也曾領先世界;香港理工大學所研發的電動車項目,也曾於2009年以「MyCar」品牌推出市場。

近年來,香港政府、商業機構和民間陸續推出了各種各樣和聰明城市有關的項目:

1. 公共Wi-Fi服務Wi-Fi.HK :是一項由公私營機構共同提供的完全免費或設有免費使用時段的公共Wi-Fi服務,可供市民和訪港遊客上網,推動資訊流通;

2. 法定規劃網站2 :載有香港各區的土地規劃資訊,以供公眾查詢和提出意見,有助推動城市規劃更加完善。據悉推出首個月點擊率達到1,600萬;
3. MyMapHK流動應用程式:這由地政總署推出供智能手機使用的地圖應用程式,載有各區的生活資訊,還能呈現香港的歷史面貌,更提供遠足行山指引。推出頭兩個月下載量超過五萬,也是相當受歡迎;
4. 零碳天地:位於九龍灣的香港首座零碳建築,內裏包括展覽場地、會堂、綠色家居和辦公室、公眾休息區和香港首個都市原生林,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光能和生物柴油,是聰明城市環保方面的示範作;
5. 電動巴士和流動應用程式:九巴近年開始引入純電動巴士,又更新旗下的流動應用程式,可向乘客提供巴士到站的預計時間,令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更方便也更環保;
6. 智能車輛停泊系統:由理工大學發明的智能車輛停泊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可顯示停車場的可用車位數量,並提供預約車位和車輛停泊導航功能,有助提高停車場管理的效率和顧客的滿意度。該項目獲2015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7. 「e藥通」流動應用程式:由醫管局推出,可為病人顯示公立醫院藥房的配藥狀況,配好藥時自動通知病人取藥。

 

以上的項目顯示,香港的各公私營機構基於提升服務質素和承擔社會責任等原因,已經開展了多個「聰明城市」的相關項目,並逐步取得成效。而綜合各方面因素,香港未來要發展聰明城市以至各種創新及科技項目,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

1. 數碼港和科學園是世界級的研發和培育設施,多年來培育了數以百計的科技公司,產生了數以百計的科研成果;
2. 香港的創業環境近年來不斷改善,政府和私人所成立的基金數目明顯增加,規模亦不斷擴大,而新的設施和服務如公用工作空間和創業加速器等都有助初創企業成長;
3. 香港的大學每年培育超過二千名科技學系的畢業生,而最近就有一項全球大學學科水平排名榜,把本港多間大學的資訊科技學科置於世界前列位置;
4. 香港的科技基建先進、法律制度完善、商業環境自由,本港科技企業更享有以 CEPA 優惠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勢。

 

創科局統籌角色重要

由以上可見,香港建設「聰明城市」可說是具備了基建、人才、制度、商機等多方面的優勢。在上述的CIMI聰明城市指數中,香港仍能排全球第17位,亞太區內排第5,僅在首爾、東京、新加坡、墨爾本之後。刊載該指數的報告指出,香港是「中國以至亞太市場創新及科技的窗戶」,顯示香港吸引創新及科技行業的基本條件仍然受國際認同。

當前的急務,是如何把這些仍然存在的優勢,化作推動產業、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實際動力。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創新及科技局的角色實在關鍵。因為只有一個高層次的政策局,才可以在既有的基礎和優勢上,統籌調配政府各部門和民間的資源,把各種「亮點」連結起來,全面推動「聰明城市」的建設工作。

我們都希望創新及科技局能盡快成立,引領香港建設「聰明城市」,更藉此推動創新及科技產業以至社會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