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科技世界 (二) :塑膠入侵人類食物鏈 - Unwire. pro

網上版請按此

 

科技世界 (二) :塑膠入侵人類食物鏈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未除,海洋塑膠污染有加劇之勢,已大舉入侵人類的食物鏈。早前,有研究員以魚市場的魚類包括吞拿魚、鯖魚和鱸魚進行化驗,發現有 25%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魚市場的魚類含有塑料,而來自印尼魚市場的則有 28%。食鹽也同樣受到污染。早於 2018 年,本港環保團體已經與南韓仁川大學合作進行研究,發現來自全球 21 個產地共 39 個食鹽樣本中,超過九成驗出含有微塑膠。若以國際標準每日人均食用十克鹽的數據推算,每人一年或已攝入逾 2,000 粒微塑膠。這些微塑膠可黏附不同種類的毒素,而毒素經進食進入人體,經年累積,就容易百病纏身。

 

為改善海洋生態,世界各地都尋求科技協助。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與喬治亞大學合作開發了海洋垃圾追蹤器,這是一個可免費下載的應用程式,歡迎任何用戶隨時報告有關水道或海岸線上的垃圾堆積情況,而相關數據會實時呈現在地圖上,作為需要清理區域,方便日後海上垃圾清理的工作。荷蘭則有年輕科學家研製了一部海洋垃圾清理裝置,可以網羅海上各類型垃圾,並裝有傳訊器及感應器,用以通過衞星通訊,通知垃圾收集船定期卸下垃圾的目標位置。

 

先進科技確實有助清理海洋垃圾,然而,塑膠的壽命可長達數百年,要徹底解決海洋污染問題,必須要由源頭做起。今次疫情令塑膠垃圾急劇大增,當中以熱熔膠製造的即棄口罩被棄置於海灘上最令人感到無奈,它更成為海洋污染的新源頭。故此,我們除了要減少製造塑膠垃圾,還要謹慎處置塑膠廢物,這樣才能令地球的海洋生態有機會回復美好面貌。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