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以科技協助減肥抗疫 - 星島日報, 巴士的報

星島日報網上版請按此

巴士的報請按此

 

 以科技協助減肥抗疫

 

踏入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極速蔓延,全球確診人數逾六千萬,死亡人數更突破一百四十萬,各國又進入緊急狀態,與其憂心忡忡,何不主動改善健康去抗疫?

 

早前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指出,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危人士除了以高齡、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為主之外,原來肥胖也屬高風險組別。而各國的數據和研究也顯示,肥胖加重身體負擔,有礙器官運作,損害身體健康。

 

世衞早已將肥胖列為一種疾病,只要身體質量指數(BMI)達二十五或以上便是超重,而三十或以上就是肥胖。今年三月,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為六十歲或以下新冠肺炎確診者進行分析,發現BMI高達三十至三十四的患者,須即時入院或送到深切治療部的數字,較BMI低於三十的人數多出一倍。英國「國家深切治療審計與研究中心」(ICNARC)早前也有類似的數據,顯示進入深切治療部的確診患者中,有逾七成屬過重或肥胖群組。

 

事實上,肥胖一直都是百病之源。世衞估計,每年有至少二百八十萬人因超重或肥胖致病而喪命,皆因肥胖可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新英倫醫學雜誌》一六年一篇醫學研究,追訪肥胖青少年達四十年,發現他們患有心血管疾病機率及死亡率,比正常體重高二至五倍。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在其網站指出,超重或肥胖人士患上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肝癌及腎癌的比率較正常體重者高出二至四倍不等。

 

肥胖不但對健康造成重大威脅,同時也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英國超過六成人口超重,當地肥胖者失業而拿取的社會津貼,以及他們入院和領取藥物的醫療開支等,每年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高達二百七十億英鎊,估計到二○五○年,更上升至四百九十九億英鎊,難怪英國首相約翰遜早前確診新冠肺炎後,也醒覺到肥胖的禍害,決心推行一系列全民減肥大計。

 

要成功減肥便要做好體重管理,體重很大程度跟卡路里的攝取量掛鈎。要清楚了解自己日常應該攝取多少卡路里,可借用創新科技。坊間有不少手機應用程式都可以快捷地顯示出食物的卡路里以及營養資訊,讓用戶輕鬆地掌握個人的卡路里攝取量。有些更採用了文字辨識技術,可支援不同語言,只要將手機鏡頭放置在餐牌上,手機畫面便即時顯示各款食物和飲品的卡路里,並以不同顏色分辨卡路里的高低,方便又實用。

 

香港的肥胖人口也有不少,根據衞生署一七年的數字顯示,本港約有五成年齡介乎十五至八十四歲的人士屬超重或肥胖,但卻有七成香港市民不知道肥胖是一種病,難免會忽視超重所造成的健康問題。有指今次疫情難於短期內消退,須等待安全而可靠的疫苗出現。既然抗疫已變成持久戰,何不趁着這時候好好管理自己的健康,市面上已有不少應用程式可作個人健康儀表板,提醒日常多做運動、均衡飲食以及作息定時,幫助做好個人的健康管理,市民不妨善加利用,時刻保持健康狀態,便可減低患病風險。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