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科技減低職業勞損 - Recruit

網上版請按此 

 

科技減低職業勞損

近年香港職業病個案錄得上升趨勢。《職業安全及健康統計數字簡報》指出,2018年經證實的職業病個案為400宗,較2017年的304宗,上升逾三成,為7年以來最高的紀錄。

雖然職業病大多不會構成即時生命危險,但長期下去,很可能演變成慢性疾病,損害健康之餘,甚至會喪失工作能力,影響生計,所以打工仔要積極避免,僱主也應設法確保職場安全,減低員工患病及受傷的風險。

業界為減低員工職業勞損的情況,紛紛計劃引入創新科技。網上有一段機械臂炒牛河的短片引來熱話,片段中的機械臂從燒鑊下油,再到拋鑊快炒,過程流暢,其間廚師只需要配合下放材料,便能炒成一碟賣相不俗的乾炒牛河。廚師在機械臂的協作之下,可避免重複「拋鑊」動作,以減少手部或前臂勞損的機會。

近年政府致力推動再工業化,強調應用創新科技,以打造高增值製造產業。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便有40多件裝置示範,當中的「外部喉管維修機械人」專為進行檢測及維修工作而研發。工人只需在室內操作,機械人便代為在大廈外牆進行不同任務,如在固定的喉管上打磨及髹油,可減少工人在高空工作所引致的意外及勞損,這款機械人現已被煤氣公司採納使用;而另一款「零重力機械臂」,則可助建造業從業員輕鬆操作重型工具,避免因為過度受力而傷及腰背和雙腳。這些裝置不但提升工作效率,更有效保障職業安全和工人的健康。

有指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科技的應用,令不少人擔心飯碗不保。然而,很多數據顯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市場上已創造了不少全新的職位。只要我們善用科技,科技便可成為我們的好助手,助企業提升生產力,還進一步改善職場環境,減少意外及職業病發生。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