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增強溝通是抗疫關鍵
自去年新冠肺炎大流行開始,全球有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都相繼運用互動地圖儀表板作對外溝通,讓外界了解當地的疫情狀況。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推出的全球首個疫情互動地圖儀表板,以地圖、圖表等清楚展示重點資訊,每天的瀏覽次數逾10億,一直深受環球注視。由於美國疫情嚴峻,該大學的公民影響中心(Centers for Civic Impact)發起以數據具體描畫各地情況,在儀表板功能上不斷優化,最近就在「全球地圖」外,再加入一個「美國地圖」(U.S. Map)。
用戶只要打開地圖儀表板點選「U.S. Map」,選定一個地方,例如「加州」的「洛杉磯」,即時展示該地主要感染數字,連按兩下資料格,便可見3個數據圖表,包括:(一)負擔能力──市民擁有醫療保險的比例;(二)主要族裔──白人、黑人、亞裔、印第安人等和年齡分布;(三)確診和死亡數字和比率。同時,還列出深切治療等不同種類病床的數目;貧窮和65歲以上人口數字。此外,由於原住民部落高踞全美感染數目前列,該儀表板特設相關專頁,希望大家多關注弱勢社群的狀況。
去年2月初,香港政府連同多個政策局及部門也建立了疫情互動地圖儀表板,以綜合疫情相關的資訊,排除網上不正確消息。到第四波疫情反覆,為壓止疫情,政府決定作出多次封區檢測,有關當局也立即在儀表板內加進封鎖範圍的標示,讓媒體及市民清楚了解圍封之正確位置。
其實,增強溝通對抗疫非常關鍵。統計處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發現油尖旺最多亞洲少數族裔居住,其中更有多達五成尼泊爾人聚居,他們未必通曉中英文,如果能在地圖儀表板上增設多一兩種語言,少數族裔便能清楚掌握情況,也有助抗疫行動加快執行。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一年,市民大眾難免出現抗疫疲勞,有關當局應善用互動地圖儀表板提升資訊的透明度,同時要持續優化系統,令資訊更全面和人性化,以穩定民心,增強防疫成效。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