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一圖勝千言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一圖勝千言

在十九世紀,倫敦被不知名的傳染病突襲。當大家以為病毒是透過空氣傳播,約翰.斯諾醫生(Dr. John Snow)把疫症相關的數據,包括出現的地點、道路和水源等繪製成一張地圖,向市政府闡釋霍亂的傳播路徑,成功遏止了疫情。

分析數據有助了解事件,事實上,不少社會議題也和數據相關,新冠肺炎疫情之外,本港今年會開展的人口普查,以至教育、經濟、交通運輸、飲食健康等全都與數據關係密切。

而我們擁有的數據繁多,單是香港政府開放的數據集已達4250個 。不少傳媒工作者要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數據分析成為重要一環。美國《紐約時報》年前便展開內部培訓,包括學習試算表(Excel)中整理數據的方法。

然而,要向普羅讀者解讀數據圖表,不及一個地圖來得顯淺易明,也更能吸引讀者。

例如荷蘭網媒BNR NieuwsRadio利用眾包(crowdsourcing)應用程式的數據,繪製了「超速陷阱」的高速公路位置圖,以地圖展示哪些路段設置的攝錄鏡頭最密集,司機最可能因超速被抓,令駕駛者提高警惕。

德國漢堡大學的研究員發現,2013至2016年由全球編輯網絡(簡稱GEN)舉辦的「數據新聞奬」(Data Journalism Award),225個獲提名的新聞作品中,一半都用上地圖。

不過,如果純粹以地圖作為展示數據的工具,新聞工作者可能錯失了發掘背後故事的機會。而地理資訊系統(GIS)的數據整理和分析功能,有助他們透視事件背後的原因。

舉例來說,一次地方選舉中,美國費城一位已經在任27年的議員意外地落敗。你可以繪製地圖,展現各黨派現任和挑戰者在不同選區的得票結果,然後推論成因,包括該區年輕選民和新移民人數增加等。

你更可以運用GIS來驗證這些猜測是否正確,例如加入當地的人口特徵和樓價數據,在上述費城的選區,便可見到挑戰者是在收入和教育程度較高、樓價較昂貴的地區成功突圍。

而GIS可運用的範圍非常廣泛,由追蹤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學和公共衞生、緊急救援、郊野公園管理、水浸預報、學位分配、交通管理,到房屋規劃和網購服務等。

可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去年的美國大選,有媒體在地圖上把共和黨支持者以耀眼的鮮紅色顯示,而民主黨則是藍色,艷紅的色彩令人誤以為共和黨形勢大好,而實情卻相反。故此,修讀地質學出身的傳媒人Betsy Mason提醒同行,讀者往往很易相信地圖上看到的東西,因此演繹數據務必謹慎,以免產生誤導效果,辜負了讀者的信任。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