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科技世界(二十):新加坡以科研促進新經濟
去年底,新加坡公布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研究、創新和企業 2025 計劃」(RIE2025),計劃在科研投資 250 億坡元(約 1,450 億港元)或 GDP 的 1%,投資預算較 2011 年推出「RIE2015」的 160 億坡元(約 930 億港元),及 2016 年「RIE2020」的 190 億坡元(約 1,102 億港元)為多,顯示出新加坡對科研發展的決心。
這個 2021 年啟動的計劃主要針對四大領域:
(一)製造業和貿易──鼓勵製造業採用先進科技;加強在航空、海運、物流和批發貿易的技術和管理,並推動機場和海港業務自動化和數碼化,提高貨品供應的穩定性。
(二)健康與潛能──針對人口老化和低出生率問題,加強生物醫學科學的投入,改善長者和孕婦健康,促進幼兒發展。
(三)可持續性──透過機械人、自動化和 3D 混凝土打印技術,提高建築效能和可持續性;又以氣候數學模型,分析熱島效應和暖化趨勢如何影響健康和食物供應。
(四)數碼經濟──加速開發和運用包括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和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並促成研發成果商品化。
計劃最大部分(近三成)將用於提升大學和科技研究局的基礎科研能力;四分一放在擴大科研領域;兩成資金用來建立新的創業平台;近一成資金落在人才培訓。還留 15%預算作新機會出現時的運用。
近年來,香港同樣積極發展科研,特首在 2017 年曾承諾,要在五年任期內把 R&D 佔 GDP 的比例升至 1.5%,即每年投入約 450 億元,但一直未見有大動作可盡快增加公私營企業的 R&D。我期望政府能多參考不同地方的經驗,並投放更多資源,與業界共同促進本地科研,助長本港經濟和就業。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