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善用地理空間數據 提升競爭力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善用地理空間數據  提升競爭力

英國地理空間公署(Geospatial Commission)早前委託顧問公司,探討該國地理空間數據市場的規模和特點,以及這些數據可以如何促進經濟,這份報告對香港正在起步的地理空間數據市場也大有啟發。

地理空間數據市場 3大特徵

報告首先指出,「地理空間數據市場」有其中3個特徵:

1.它是生態系統,而非傳統的單一市場--現今許多行業都運用地理空間產品和服務,以整合的出行者資訊為例,它既可供運輸當局分析公共交通的需求模式,私營企業亦可用於個人化廣告;而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由出行規劃、相機攝錄到健康追蹤等,亦嵌入了地理空間數據和其他元素。

2.真實價值難以評估--2018年,英國內閣辦公室評估私營企業使用地理空間數據,每年可釋放60億至110億英鎊的經濟價值,這還不包括蘋果、Google和亞馬遜等科網巨企。事實上,地理空間數據已廣泛運用到零售、物流、出行等多個領域,構成商業運作的關鍵部分,難以把它切割出來,使人不易評估其真實價值。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相關行業正穩步增長:英國55%的地理空間公司是在過去10年創辦,從當局收集到資料的3分之2公司看,就業人數年均增長約45%,從2009年的2萬人,增至2019年的11.5萬。

3.勿忘溢出價值--地理空間數據的溢出價值,是指數據直接使用者或間接受益人以外的其他價值,例如由於政府改善道路網絡管理而降低碳排放量,改善了空氣質素、緩減了地球暖化,令整個社會受惠,包括那些不使用道路網的人。

根據上述3個特點,顧問報告向地理空間公署提出10項建議,促使當局支持市場創造更多價值,我認為以下兩項尤其重要:

數據常閒置 決策者心態須正視

(一)發揮地理空間數據的效益--地理空間數據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是這些數據未被善用甚至閒置的情況卻常有發生。這可能源於決策者對地理空間數據的價值缺乏認識,因此未有將之納入決策過程;其他問題包括設施不足或過時的IT系統,令軟件無法使用數據。有關設施的問題比較簡單,但決策者對地理空間數據的認識以至心態問題卻必須正視。

在香港2017年施政報告中,確定了公開政府數據為促進創科發展的8大方向之一,而從2019年到今年初,開放的數據集已達4,250個,為明年正式啟用的數據超級市場「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打下了堅實基礎。可是,數據是開放了,使用量如何?公眾和政府是否物盡其用?

其實政府內部早已體驗過資訊互通帶來的好處: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9年推出的「聯合運作平台」(COP),這是個共用的地理資訊系統平台,供各部門實時互通與天災有關的事故資訊,例如山泥傾瀉、由暴雨造成的水浸、風暴潮引發的海水淹浸和重大道路事故,方便各部門協調和分工合作。

去年初因應新冠疫情肆虐,政府多個政策局和部門合力開發了《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最新情況》的互動地圖儀表板,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最新疫情資訊,大起穩定人心的作用。這個亞洲首個中英文雙語的疫情儀表板,截至今年5月中旬已吸引超過5,200萬次觀看,是政府跨部門合作互通資訊的另一成功案例。

當前香港民生問題之首是土地房屋,這亦是以地理空間數據為核心的CSDI可供發揮之處。在舊城如九龍東的規劃,或者新市鎮如東涌甚至明日大嶼的開發,當局應善用CSDI,不要令投資變成花瓶。

從教育入手 解專業人才荒

(二)地理空間數據人才不足--許多持份者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地理空間技能日益重要,但具有地理空間數據專業知識的人才,不論是技術型(數據科學能力)或是市務營銷人才,市場都很缺乏。要解決這些人才荒,需要從教育入手。

這是英國面對的問題,香港又何嘗不是?雖然地理空間數據愈趨重要,但要到大學階段,學生才可正式接觸到相關學科,而且受眾有限。因此我旗下公司自2016年推出了電子學習項目Map in Learning(MiL),把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ArcGIS Online免費供給全港中小學生使用,讓學生以它分析問題,發掘隱藏奧秘,從而找出解決方案。

MiL得到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城的支持,學界反應踴躍,至2020年底已有200多間學校參與,超過1,500名師生接受過培訓。

不過,單靠民間推動,力度自然有限,我期盼當局能夠及早認清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性,把它的價值盡量發揮出來。這不單能加快本地邁向智慧城市的步伐,也可增強本港的競爭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