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物聯網有助監測空氣質素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物聯網有助監測空氣質素

全球每年死於空氣污染的人數高達800萬,而汽車、發電廠和工廠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氮會增加中風、心臟病、肺癌和哮喘的風險,全球約有1,600萬名兒童因空氣污染而患上哮喘,每年有近400萬兒童的哮喘新症。目前,全球有九成人口生活在空氣污染超標的地方,當中以中國、東南亞區域和西太平洋區域最為嚴重,情況令人非常憂慮。

空氣污染問題逼在眉睫,已向世界響起警號,各地紛紛借用創新科技以改善空氣質素。物聯網技術近年發展成熟,能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大大提高環境監測和預警能力,有助達致節能減排、生態保育等長遠目標,是應對環境污染必不可少的技術。

中國早於2005年公布《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促成了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上的應用。其中一個環保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無錫環境監控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早於2015年正式開展建設,該市現正積極增加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聯網企業的數量,從2019年的124家,增至2020年的507家,以便把收集得來的實時數據自動傳送到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從而進行數據的綜合分析、實時通報,以及遠程反控等工作。無錫市貫徹實行「物聯網+環保」的策略,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達優良水平的日數有逾八成,已成為江蘇省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

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不時爆燈,顯示本港空氣質素未如理想,須積極改善。最近,香港政府公布了全新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定下更進取目標,務求在2035年前,令香港的空氣質素可媲美國際宜居城市的水平,當中便提及以嶄新技術監測空氣質素,向公眾發放更詳盡的空氣質素資訊。期望日後能加強收集實時的環境數據,協助創造一個智慧環境,讓香港的空氣質素得到提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