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

創科時代(二十):建造業數碼化提升工程效益 - Unwire. pro

網上版請按此

 

 

創科時代(二十):建造業數碼化提升工程效益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建築業生產力持續下降,被指是缺乏數碼化的行業之一,僅優於農業和狩獵。

建築業缺乏數碼化,遇有任何工程改動,需以人手更改各項相關圖則,容易引致延誤和成本上升。以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為例,2010年國家交通運輸部批出的預算為381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17年已大增至逾480億元,超支近100億元。

相反,在數碼世界中,改動甚至設計錯誤需負擔的成本相對輕微,所以近年建築業漸漸追求數碼化,如新加坡或倫敦等地都紛紛投資把城市三維(3D)立體化,令建造工程更簡化,好讓測量畫線的流程暢順、促進內部溝通,更可提升效率。

建造業數碼化後,如採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強大分析和3D顯示功能,便可兼容建築訊息模擬(BIM)、電腦輔助設計(CAD)繪圖、物聯網(IoT)、數碼分身等不同格式的數據,毋須用戶切換不同介面。這個匯聚工程資訊的統一平台,業內又稱為通用資料環境(CDE)。它收集和存放各種與工程相關的資料,既便利內部溝通,也有助團隊全面評估項目成果、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長遠的效益。而GIS建立CDE可提供單一資訊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為準則,既可免除數據新舊不分或真假難辨的問題,也能直接連結到雲端平台,以便進一步分析。

建立CDE協助建造業工程的運作,已成為項目管理成敗的關鍵。我期待業界能夠加快數碼步伐,促進工程效益之餘,更有望提升建築質素。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