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發展智慧醫院紓緩醫護荒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發展智慧醫院紓緩醫護荒

本港公立醫院長期人手短缺,根據食物及衞生局發表的《醫療人力推算二〇二〇》預計,香港在2030年和2040年會分別欠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隨着人口持續老化,醫療服務需求按年遞增,醫護人手不足的情況將越見嚴峻。為應對這個日趨嚴峻的挑戰,有關當局近年銳意發展智慧醫院,務求透過不同的資訊科技,解決醫護荒的問題。

發展智慧醫院是全球大勢所趨,其包含多項重點,如「智慧照顧」、「智慧醫院管理」、「智慧員工」、「智慧醫院支援」及「智慧設施」。當中應用的先進科技多樣化,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遙距醫療技術等,而善於整合和分析不同數據來源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更是不可或缺。

醫院涉及的範疇廣泛,資源管理的工作繁複多變。通過以GIS建立數碼分身( Digital Twin),配合顏色編碼方法管理各種資源,能令醫院範圍內的資源位置可視化,不同的資源如靜脈輸液泵、輪椅、流動X光機,以及巡邏中的機械人或保安人員,都可在同一地圖實時看到其移動方向和位置,甚至列出數量,方便分配資源之餘,更有助作出即時應變。

以GIS為核心建成的「聯合運作平台」(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簡稱COP),也可方便醫院內眾多部門的協調和分工合作,各部門可透過流動和桌面電腦應用程式,再配合雲端技術,即時進行可靠和安全的醫務聯繫,促進溝通,提升決策能力。而且,醫院內部眾多的文書檔案,都可以一併放在結合文件管理系統的綜合平台,方便部門隨時查閱,減省人手傳送和列印紙張。

本港醫院現正邁向數碼化,醫管局更計劃於未來三年內將18所設有急症室的醫院發展成「智慧醫院」,引入更多科技,以紓緩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如當局能把GIS科技納入其中,定能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素,讓市民的健康更有保障。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