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創科時代(廿九):減碳排放的成效關鍵
全球各地都積極推行減碳排放的方案,當中成效關鍵何在?
歐盟、美國、新加坡等政府著手制訂條例,要求企業披露如何在營運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確保企業兌現它們的綠色承諾;也有股票基金投資分析公司發表季度報告(MSCI Net-Zero Tracker),追蹤和監察代表全球 99%股票市值的 9,300 多家上市公司,檢視它們在延緩全球暖化的努力。
誠然,政府和商界協作固然理想,但減排節能的成功有賴全民支持。《經濟學人》引述英國民調機構為環保智庫所作的調查,發現六成英國民眾支持碳徵稅,也盼望早點達到淨零目標,但一談到具體內容,如政府要新增道路稅來代替燃油稅,市民的支持率卻只得 37%。如何可使大眾身體力行支持環保,便需多花心思。
交通運輸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高達 16%,為減少碳排放,香港政府便以優惠鼓勵市民使用電動車,截至 2021 年 11 月,香港整體電動車超過 2.6 萬輛。然而,本港現時的快速充電器只有 779 個,難以滿足電動車應用的增長。
其實,只要讓市民看到自己的減排成效,定能鼓勵他們投入參與。試想想,如市民可於手機上設置個人/家庭「淨零互動地圖儀表板」,透過連繋多個傳感器和智能裝置,實時顯示他們各項節能的數據,包括使用節能電器減省的電能數量、步行代替乘車的哩數、自備餐具和環保袋的次數等。這些數據不但可監察個人減碳排放的進度,還有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環保習慣。
減排節能需要萬眾一心,只要得到大眾支持,相信便能更有效地實現零排放,以紓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