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精神不健康 無健康可言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精神不健康 無健康可言         

去年澳洲有一個大膽舉動:大減7個大學學科的學費,其中兩個與醫療相關,護理是其一,臨床心理學是其二,學費減幅達42%。該國教育部長預計,醫療、科學和技術等工種在未來5年內將佔總就業增長的62%,故此政府會在2021年額外資助這些大學3萬個名額,到2030年更會增至10萬個。這政策制定於新冠疫情前,現在看來當地政府顯然有先見之明。

為什麼?新冠疫情為精神健康帶來海嘯式破壞,使香港自殺率可能回到19年前「沙士」襲港時的歷史高峰。其實早於疫情前,食物及衞生局已估計16歲至75歲的人口中,每7人便有一個患上焦慮症、抑鬱症或其他情緒病。此外,人口老化也對精神健康構成重要影響,本地學者的研究估計,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可達10萬,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

在僧多粥少下,精神病診症輪候時間自然較長。醫管局數字顯示,「穩定新症」(佔新症73%)在去年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由14星期(九龍中)至61星期(新界東、西)不等。

要治療精神病,除了有可處方藥物的精神科醫生,透過面談和練習做心理治療的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提供自我照顧訓練的職業治療師也是重要一環。如果說香港公型醫療系統中精神科醫生非常不足,每10萬名香港人僅有5.2名,臨床心理學家就更匱乏,每10萬名香港人只有1.4名。因此,政府在檢視如何改善本地精神健康服務時,人才培訓不可或缺。

剛公布的《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在評估近150個國家/經濟體中,儘管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排全球第八,但快樂排名只是81位!

正如世界衞生組織的名言:精神不健康便沒有健康可言,所以我非常認同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的建議,政府應盡速重開部分康體設施,因為這是許多長者的重要消閒活動;同時,雖然我個人對賽馬這種賭博活動有保留,但不得不承認,馬會在疫情肆虐下仍然每星期舉行賽事,對不少市民而言是一項訓練腦筋的習慣和精神寄託。

同理,「電子遊戲」(俗稱打機)一直備受家長和老師批評,卻可能大有提升精神健康的價值。在2020年中疫情全球擴散之時,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員採集數據,發現常玩電子遊戲有助玩家獲得成功感,增加正能量,暫時忘記疫情帶來的無力感。牛津學者指世衞組織以至不少政府限制「打機」是罔顧科學實證。我則認為這需更多研究,尤其針對如何保護年輕人和學童免沉淪其中,也極之重要。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