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2

GIS創新科技不可缺 助建智慧城市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GIS創新科技不可缺  助建智慧城市

今年香港迎接回歸25周年,而這25年間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例如接駁互聯網的家庭用戶由當年大約只有全港3成,激增至去年超過94%,手提電話也由2G進化到5G。但有一個轉變,雖然鮮為大眾所知,卻廣泛影響日常生活,那就是城市規劃的數碼化;簡單而言,是由紙張地圖轉為電腦上的數碼版本,以便處理日益繁重的資料,並更易從中謀求更佳的決策方案。

城市規劃數碼化 提升民生效益

結果,民生在多方面也有提升,包括出行(西鐵走綫設計、運輸署的智能道路網)、房屋與都市更新(公共屋邨位置和面向、市區重建局更新舊區)、天災防禦與救援(聯合運作平台連繫多個部門防洪救災、平日實時監測隧道水位)等,都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同時,為消防車尋求最佳路綫趕赴現場、為垃圾車設計行走路綫減少與市民接觸、協助環境保護署調查污染投訴、互動地圖儀表板於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向市民公布每日疫情資訊,以至協助污水檢測和執行圍封強檢等,背後都有賴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而這些先進科技的應用,也令香港在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躋身前列。

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透過科技促進人與人的聯繫,其中空間布局既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行為,也左右了社會的流動,天水圍和沙田兩個新市鎮的對照,便是現成例子。

港故步自封 亞洲國家後來居上

在25年前,香港率先使用GIS等先進科技,領先亞洲同儕,促進智慧城市和創新科技的發展;但過去10多年,其他國家及地區如新加坡、南韓以至內地城市等,紛紛突飛猛進,後來居上,對比之下,香港則顯得故步自封。

如果我們要衝破地域界限,加強與深圳和大灣區的融合,以及制定房屋供應的長遠解決方案,應用GIS這些創新科技不可或缺,因為它不單強於整理和分析龐大的資訊,其視像化功能更令問題一目了然,便於發掘隱藏趨勢,從而找出解決方案。

但是,不要說政府中人,就是一般市民,對此科技都感到陌生,此所以我在8年前開始向本地年輕人推廣GIS,鼓勵他們發掘問題,然後以此軟件結合社會情況,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自2015年,名為Map in Learning(簡稱MiL)的計劃,讓全港中小學生免費使用專業的GIS軟件ArcGIS Online,至今年已有超過220間學校參與、1,700多名學生和老師接受過培訓;我們又從2017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Esri青年學人大賽」(「Esri大賽」),着眼點亦是鼓勵大專學生分析自選課題後,提出適切的建議。

回顧這6年來「Esri大賽」的得獎作品,大多針對兩大範疇:一個是優化規劃以提升經濟、改善生活,另一個是出行的種種問題。

優化規劃範疇包括如何善用棕地發展現代物流(2022年);評估九龍東成為商業中心的潛力 (2019) ;找出可建百萬龕位、且遠離民居卻交通便利的19幅官地 (2020) ;哪個舊區受交通噪音滋擾及改善方法 (2017) ;深水埗長者使用公共醫療服務的方便度 (2018) ;哪區的公共交通和土地運用仍未發揮最大效益 (2021) 等。

而有關出行的研究也很貼地,例如改善運輸署交通黑點制定的方法 (2020) 、指出新界西(如屯門)連繫工商業區跨區巴士路綫偏少 (2018) 的問題、觀塘的輪椅人士因路上障礙令外出要比人多花3倍時間 (2022) 等。

雖然是初生之犢,但視野已見廣闊,對社會的關懷和創新的思維,也令人鼓舞。我希望能進一步整固成果,並豐富本地的GIS人才庫,因此萌生成立一個平台,以滙聚和培養人才,這是即將創立的全港首間GIS學院(GIS Academy)之源起。

深化對GIS理解 促青年多元發展

GIS學院是個一站式平台,旨在培養年輕人的地理空間認知,以提升解難和求職擇業的能力。學院會提供各種課程,從基本概念到高階應用也一應俱全,而且費用全免。我們會邀請大專院校的教授老師、來自MiL計劃的師生和「Esri大賽」的參加者,亦歡迎我和公司給予4所大學的7個獎學金得主,以及Esri初創計劃的獲選公司加入這個平台。

學院透過課堂、研討會和到企業實習等活動,將深化學員對GIS這個先進科技的理解,將來有機會投身這個新興行業,從而驅動香港提升競爭力,以及改善生活。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我期望透過GIS學院,促進本地年輕人的多元發展,既有助香港建設成更可持續和更智慧的城市,也為大灣區創新科技的發展作更佳的準備。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