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

不一樣的Web 3.0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不一樣的Web 3.0

聯合國估計2021年全球有49億人上網,產生的數據量多得難以想像,而個人資訊是其中的寶貴資產。科網巨頭在自家擁有的中央伺服器可收集大量數據,包括客戶的興趣、飲食偏好、收入、信用卡、瀏覽習慣、搜索和網上購物等,這些數據可能會被出售,正暴露了Web 2.0的弱點。

發展至互聯網第三代,要挽回網民的信任,便講求個人私隱與網絡安全。Web 3.0的特點是親私隱、反壟斷;中心思想是權力下放(或稱去中心化),手段是區塊鏈,料是驅動元宇宙基礎技術。透過區塊鏈,把科網巨企所依賴的中央資料庫,變成任何人毋須授權都可使用的共享資源。區塊鏈的特殊性在於它不似銀行般控制自家客戶的賬戶資料,而是由用戶集體維護。區塊鏈最早的應用是加密貨幣,今天擴展到NFT和DeFi等領域。

除此以外,在Web 3.0下,數據分散存放在多個節點(nodes)以作備份,可防止機件故障或被駭而令服務中斷,減少黑客的威脅。現時,在網上要與人交流,需先加入某些網站或社交媒體(中介),而Web 3.0特質之一是「去信任化」(trust-less)及「無權限化」(permissionless),參與者可直接互動,毋須通過受信任的中介,也不用經過管理機構授權,網絡用戶活動變得更自由靈活。

目前,關乎Web 3.0 的業務相當廣泛,例如有初創為他人提供構建區塊鏈應用程式的工具,使開發人員可以輕鬆創建基於Web 3.0的服務;有公司建立了一個分散的網絡,把不同訊息混合,令他人無法分辨誰向誰發送甚麼,避免訊息被人窺探;也有網站專為體育迷購買和銷售數碼收藏品。

Web 3.0可謂勢不可檔,近年已有不少資金流入相關行業,全球加密領域的風險投資更由2020年不足50億美元,大幅增長到去年的250億美元。我相信隨著元宇宙(Metaverse)的普及,Web 3.0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更無遠弗屆。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