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拜年為何有益有建設性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拜年為何有益有建設性

近年流行講「me time」,即個人獨處的時間,這對育有幼兒的婦女尤其受用。不過,看到美國最新調查,發現過去10年美國人不斷增加獨處時間,新冠疫情更令數字急速攀升,至今未見回落,長遠可能影響心理健康。香港人也許有相似問題,值得關注。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時間使用調查》(Time Use Survey),2010年至2013年間,15歲以上美國人每周平均與朋友共度約6.5小時;到2014年,與朋友共度的時間開始減少;在2019年,美國人平均每周只花4小時與朋友相聚(比5年前大幅下降38%)。經濟學家Bryce Ward指出,社交媒體普及、政見兩極化和新科技如智能手機都是其中因素(2014年,智能手機在美國的市場滲透率超過50%;香港10歲或以上人士比率更逾77%)。

新冠疫情期間,與朋友相聚的時間進一步減少──2021年,美國人平均每周只花2小時45分鐘與好友一起。即使「朋友」的定義擴大到鄰居、同事和客戶,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降幅。

可是,很多美國人並未把剩餘時間分配給配偶、伴侶或子女。相反,他們選擇了獨處,過去10年趨勢持續,2021年獨處時間更達到平均每星期9小時,比疫前多一倍以上。不論男性和女性、白人和非白人、富人和窮人、城市和農村、已婚或未婚、父母和非父母、遙距上班和面對面工作的群組,都不約而同呈現類似情況。

現在論斷這種轉變的後果言之尚早,但人是群體動物,與人共處太少可能不利心理健康是共識,對青少年尤甚。Ward提到,與人一起的快樂不單促進健康,還可帶來更好的經濟成果。

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引述研究指出,孤獨會使人折壽多至50%,世界衞生組織呼籲人們要用運動和社交鞏固精神健康,實在事出有因。應對孤獨,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推出補救方法──「社交處方」,由醫護人員轉介有需要人士從事一系列「非藥物」治療活動,例如園藝組、舞蹈組和聊天組,減少受助人不幸福和焦慮感覺,以應付將來或會出現的「精神海嘯」。香港呢?陳醫生認為我們可因地制宜,制定自己的方案。

還有幾天便是農曆新年,是中國人傳統與親友拜年團聚的日子,在經歷了3年疫情和移民潮的當下,希望大家一起珍惜這些共聚時光,減少流連網上世界,保持身心康泰,是我對各位兔年的祝福。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