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8

數碼時代(十五):生物數據庫提升市民保育意識 - Unwire. pro

上版請按此

 

數碼時代(十五):生物數據庫提升市民保育意識

前陣子,漁護署與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促進雙方在管理及發放海洋生物多樣性數據方面的合作,並預料明年推出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BGIS)時,令我深切期待。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面積不及廣東省的1%,但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如擁有廣東省逾三分之一的兩棲類物種、本港的鳥類佔全中國逾三分之一。同時,香港也孕育着許多本地動植物,包括一些本地特有物種,而石珊瑚物種數量更在加勒比海之上。我們一直受惠於這樣的生物多樣性,方便生活基本所需,例如土地和海洋提供食物、樹木製造氧氣並調節氣候,或是物質以外的文化生活,包括美學與精神價值及康樂和教育活動等。

BGIS的推出,相信能令本地的生物多樣性數據資料庫更全面,但如要進一步增強數據庫的效用,當局不妨參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名叫Global Ob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Portal(簡稱GLOBIL,全球觀測和生物多樣性訊息)的入門網站。該網站以雲端的地理資訊系統(GIS)平台,鼓勵大眾利用地理空間數據從事保育大自然的工作。該平台既有供人下載關鍵的數據集,也透過故事地圖(StoryMap)展示WWF為環保所作出的努力,以及顯示主要統計數據的儀表板等。

其實,生物多樣性數據資料庫不但可宣傳和教育市民保育意識,還可更充分運用天然資源,例如在填海前為該水域建立海洋生物數據庫,以便監察及比對海洋生物在填海前後之變化,令公眾深入了解香港水域生態,也可提升市民的環境保育意識。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