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5

無人駕駛2趨勢 港怎抓住機遇? - 香港經濟日報

網上版請按此

 

無人駕駛2趨勢 港怎抓住機遇?

在2023年比亞迪的財務報告交流會上,該車企董事長王傳福對無人駕駛大肆批評,指它只是「扯淡」(胡說)、「皇帝的新裝」,「最終就是一個高級的輔助駕駛」。是耶非耶?無人駕駛汽車曾引發無窮遐想,走到今天進展如何?以下兩個趨勢值得留意:

1)L2+的興起:早年有人憧憬無人駕駛技術會完全顛覆私家車市場,但今天似乎美夢不再。

投資銀行瑞銀(UBS)估計,到2040年,全自動的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每年的收入可能達到2.1萬億美元,不過這只佔所有行駛公里數的6%而已。正如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創辦人Amnon Shashua在國際科技展CES 2023上指出:7年前,汽車製造商擔心有一天人們會不再買車,只會有無人駕駛的士,現在很明顯,情況並非如此。即是說,私家車和robotaxi會並存。

大腦眼睛 仍須參與駕駛

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學會(SAE International)界定,自動駕駛汽車分6個等級(L0至L5)。L3以下都是輔助駕駛,L3開始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4級以上開始擺脫人為干預,但僅限於部分情況的無人駕駛,L5則是任何情況下的完全無人駕駛。

由於高昂的成本與遙遠的回本期,再加上充滿不確定的商業模式,許多車廠在無人駕駛的開發上漸見卻步。例如美國福特汽車(Ford Motor)因為盈利遙遙無期,2022年底決定不再研發L4無人駕駛汽車,並在較早時關閉了Argo AI合資公司。

由此,有所謂的L2+興起。L2+是「部分自動化」的進階版。它是指駕駛時雙手可以離開軚盤,但大腦與眼睛仍參與駕駛。行駛時路綫繪製、轉綫、變速由汽車完成,人類司機仍然參與其中,汽車也會通過眼球追蹤技術判斷駕駛者是否保持清醒和集中力。

內地IT技術網站51CTO解釋得好:「有了L2+技術並不意味着坐上汽車睡一覺就能到家,而是說L2+的價格在消費者可承受範圍內,難度低很多。」

擁有保時捷和奧迪等品牌的德國汽車集團大眾(Volkswagen)在2023年中向投資者的演示裏,也明確表示在未來幾年會專注L2+。麥肯錫(McKinsey)2023年初的報告更進一步,估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系統創造的1,500億至2,250億美元收入中,L2會佔去超過一半。到2035年,L4才會成為主流。這些預言是否實現,我們拭目以待。

2)地圖有多高精,無人駕駛走得多遠:自動駕駛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營運取向,即所謂Waymo(谷歌姊妺公司)模式和特斯拉(Tesla)模式。

北京無人駕駛系統企業智行者創辦人王肖分析,Waymo模式,一開始就定位L4/L5級別,部署複雜而昂貴的感測器和設備,但目前來說,這一路綫成本和技術難度也高,令它難以商業化。而Tesla模式(被指屬L2),是通過大量生產的車輛,從中不斷收集數據,並以此反覆改善演算法,逐漸提升至自動駕駛級別。即是說,這種模式通過便宜的傳感器(例如相機)來採集數據,車輛愈多,數據愈豐富,車輛就能被訓練得愈聰明。

而兩種模式的分野,除了傳感器級數之外,是使用高精地圖(high definition map)與否。高精地圖作為自動駕駛的「眼睛」,是最核心的技術之一,特別在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中必不可少,它的精準度直接影響駕駛的安全性。

地圖精準度 影響安全性

據百度地圖相關人士表示,L2級自動駕駛主要需要「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地圖,精確度要求在1至5米之間,地圖資訊主要是道路基本屬性、道路曲率坡度等。而L3級及以上要求地圖的精確度需要在0.2至0.5米之間,L4、L5級別更在0.1至0.3米之間。

要做到這樣細緻,地圖製作設備自然高昂。據報在內地一輛具備高精地圖採集能力的車輛成本在百萬元以上,同時,即使行業頂尖的企業,其高精車輛數目也只在200輛之內,連同人工、維修,車隊成本粗略估計也要10億。但這樣的規模,覆蓋全中國高速公路已經不容易,要採集元素更豐富的城市道路難度倍增,因此要保持高精地圖的更新幾近不可能。

今天,內地不少互聯網廠家和車企紛紛加入高精地圖領域,這包括傳統地圖製作商、車廠、國外供應商、國內創新企業等,令地圖數據來源多樣化,標註方式各異,企業之間數據無法互通,以致目前高精地圖行業尚未形成統一行業標準。

有見及此,中國的自然資源部在今年3月公布《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設定2025年及2030年兩個時間表,指導內地建立智能汽車基礎地圖的標準體系。這包括到2025年,制定「急用先行」的10項以上智能汽車基礎地圖重點標準,涵蓋基礎通用、數據採集、動態更新、數據分發、交換格式,以及多種數據安全保護等技術要求和規範,解決相關基礎地圖深度應用的迫切需求;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體系。

同時,投資銀行高盛預計,到2025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將擴大至94億美元。內地業內亦普遍認為,未來15年高精地圖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可以預期,隨着全球和內地高精地圖產業的急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會有增無減。我們可以如何迎接這樣的機遇?英國的地理空間公署(Geospatial Commission)在2023年發布的《2030年英國地理空間策略》便提到連串人才培訓計劃,既提升現有從業員的專業水平,包括在2023年3月為公營機構的地理和統計人員推出提升專業技能的試驗計劃,加強他們的數碼和編程技能,為下一步推廣到其他公私營型機構做準備;同時,又與當地多所大學合作,新增地理空間碩士學位和博士培訓中心,將來更打算將地理空間知識嵌入大學的地理及數據科學課程……香港政府會否從中得到啟發呢?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