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提升數碼素養 科技力決勝未來
早前多名德國學者研究25個工業國家,包括日本、南韓、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等,並認定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勞工生產力(即每件勞工生產物品或提供服務的價值)近數十年都在走下坡。這樣持續下去,不但影響打工族的收入,還有礙世界長遠經濟發展。
由於先進科技近年火速發展,令人擔憂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科技將顛覆世界,人類甚至有天要屈居AI之下。對此,不少家長為子女前途大感憂慮。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2年對全球19個國家如日本、南韓、澳洲、英國、美國、加拿大等的調查顯示,有七成父母都擔心子女的「錢途」不如自己一輩。
即使AI或其他創新科技如何普及,筆者深信就業市場對某些個人質素仍然渴求不已,只要我們好好把握,便能排除萬難,其中包括人類與先進科技的互動合作。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23未來工作報告》預言,到2027年,多達6,900萬個新興職位會出現,這些工種角色需要人類、AI和機械人分工合作;後兩者屆時將主要擔任資訊數據處理、行政工作,以及傳統體力勞動工種。至於人類較具優勢的任務,則包括管理、決策、溝通、人際及人機互動;而需求增長的職位有數據分析師,以及AI、機器學習和機械人專家等。
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普及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學習,教育局今年亦開始推出初中AI課程單元,內容涵蓋基礎概念、倫理、計算機視覺、電腦語音和虛擬現實、機械人及AI對社會的影響等,方向正確。
同時,我們也要積極提升個人的數碼素養(digital literacy),不但要熟知數碼科技的效益,還要了解科技會帶來的弊端和倫理爭議,例如網絡安全、個人私隱等問題,為應對未來挑戰做好準備。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